[发明专利]LLC串联谐振型单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拓扑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44467.5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7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闫朝阳;庞建霞;孙喆;赵丁选;刘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797 | 分类号: | H02M7/797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13116 | 代理人: | 李合印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lc 串联 谐振 单相 高频 矩阵 逆变器 拓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功率变换器拓扑领域,尤其是一种LLC串联谐振型单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拓扑。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一种把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的拓扑装置。高频链逆变器采用高频变压器替代工频变压器克服了传统变压器体积大、噪声大、成本高等缺点。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的变换过程有DC/HFAC/LFAC三种功率特征,其中,HFAC:高频交流,LFAC:低频交流。可知此类逆变器中出现了DC/AC即直流/交流逆变环节,该环节位于变压器原边,又出现了AC/AC即交流/交流变换环节,该环节也常称为周波变换器或矩阵变换器环节,位于变压器副边。矩阵变换器与传统变换器相比,没有中间储能环节,采用双向开关,可以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结构紧凑、体积小、效率高,且输出电压幅值和频率可以独立控制。
由于高频变压器漏感的存在,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换流时,在变压器副边矩阵变换器的功率管上产生较大的电压过冲,因此变压器副边矩阵/周波变换器的安全换流一直是制约高频链逆变器实现大范围推广的技术难点。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安全换流策略:①通过加入有源箝位来抑制电压过冲,可以实现软开关,但引入的箝位电路增加了成本,增加的可控功率管也使控制更为复杂;②单极性和双极性移相控制策略借助周波变换器的换流重叠实现了电感电流的自然换流,并且实现了功率管的ZVS,但存在换流重叠时间不易控制等问题;③在前级逆变器引入串联谐振电路来实现功率管的软换流,此时要求功率管切换发生在零电流时刻,且控制输出能量需要判断谐振电路谐振工作状态,使得控制方式复杂。
然而,上述策略虽然能够实现安全换流,但造成逆变器的调制和控制更为复杂,导致系统可靠性降低以致影响了该类变换器的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率变换等级少的LLC串联谐振型单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拓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LLC串联谐振型单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拓扑由全桥LLC串联谐振逆变器、高频变压器T、矩阵变换器、CL型滤波器依次连接构成;
所述全桥LLC串联谐振逆变器由直流输入电压Ui、可控开关管S1、可控开关管S2、可控开关管S3、可控开关管S4、谐振电感Lr和谐振电容Cr组成;所述矩阵变换器由可控开关管SP1、可控开关管SP2、可控开关管SP3、可控开关管SP4、可控开关管SN1、可控开关管SN2、可控开关管SN3和可控开关管SN4组成;所述CL型滤波器由电感Lf、电容Cf和负载R组成;
直流输入电压Ui的正极分别与可控开关管S1的集电极、可控开关管S3的集电极相连,可控开关管S1的发射极分别与谐振电感Lr的一端、可控开关管S2的集电极相连;可控开关管S3的发射极分别与谐振电容Cr的一端、可控开关管S4的集电极相连;直流输入电压Ui的负极分别与可控开关管S2的发射极、可控开关管S4的发射极相连;谐振电感Lr的另一端与高频变压器T原边一端连接,谐振电容Cr的另一端与高频变压器T原边的另一端相连;电感Ls是高频变压器T的励磁电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44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