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度弹道式再入标称返回轨道仿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44650.5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72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和宇硕;穆育强;付仕明;房红军;晁嫣萌;刘飞;刘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24 | 代理人: | 张镇 |
地址: | 10085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弹道 再入 标称 返回 轨道 仿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弹道式再入标称返回轨道仿真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弹道式再入标称返回轨道设计精度。标称返回轨道设计对于返回式航天器具有重要意义,是总体及各分系统开展后续工作的依据,决定着航天器能否安全返回地面;特别对于弹道式再入航天器,再入大气层后无法施加控制,返回轨道完全由离轨制动情况决定,提高标称返回轨道设计精度就显得更加关键。传统的标称返回轨道方法虽便于实施,但计算精度有限,某些情况下无法满足弹道式再入的需求。本发明针对弹道式再入航天器,设计了一种高精度标称返回轨道设计方法,可有效提高精度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返回轨道仿真方法,特别是一种高精度弹道式再入标称返回轨道仿真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方法中,载人飞船标准返回轨道分两步。第一步:选定制动点(B0,λ0),其中B0为制动点地理纬度,λ0为制动点经度,用迭代方法求满足再入角要求θ=θe的制动发动机工作时间tp;第二步:对于第一步已选定的(B0,λ0)和tp,完成整个返回轨道计算,用迭代方法求出满足开伞点误差要求的制动点。第一步和第二步为不断重复反复迭代的过程,直到得到落点精度满足要求的标准返回轨道。赵汉元《飞行器再入动力学与制导》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361~362。该方法能够实现标准返回轨道设计,但由于该方法并未对具体的迭代计算方法进行限定,也未考虑地球椭球、地球自转轴的岁差和章动等带来的偏差影响,所以标准返回轨道设计精度有限,实际落点偏差可能超出精度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弹道式再入标称返回轨道仿真方法,解决以往方法未对具体的迭代计算方法进行限定,也未考虑地球椭球、地球自转轴的岁差和章动等带来的偏差影响,标准返回轨道设计精度有限,实际落点偏差可能超出精度的问题。
一种高精度弹道式再入标称返回轨道仿真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搭建高精度弹道式标称返回轨道设计系统
高精度弹道式标称返回轨道设计系统,包括:再入角确定模块、原运行轨道初步设计模块、离轨时间初步设计模块、原运行轨道仿真模块、过渡段轨道仿真模块、再入段弹道仿真模块和精确迭代求解模块。
再入角确定模块的功能为:根据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对再入角进行优化设计。
原运行轨道初步设计模块的功能为:根据理论着陆点位置,对原运行轨道升交点赤经进行初步设计,使其星下点轨迹基本通过理论着陆点,满足返回再入需求。
离轨时间初步设计模块的功能为:根据理论着陆点位置,对航天器离轨时间进行初步设计,使其基本能够返回预定区域。
原运行轨道仿真模块的功能为:对航天器原运行轨道进行精确仿真。
过渡段轨道仿真模块的功能为:根据再入角的要求,精确计算离轨制动速度增量,对航天器制动后过渡段轨道进行精确仿真。
再入段弹道仿真模块的功能为:对航天器再入段弹道进行精确仿真。
精确迭代求解模块的功能为:在初步确定原运行轨道升交点赤经和离轨时间的基础上,进行精确迭代求解,得到落点偏差满足要求的标称返回再入轨道。
第二步再入角确定模块对再入角进行优化设计
再入角确定模块根据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选择再入过程中最大过载、最大动压、最大热流密度或最大总吸热量作为约束条件,在求解不同问题时,目标函数的选取是不尽相同的,选择总吸热量作为目标函数。寻找满足约束条件并能使目标函数取最小值的再入角,为最优再入角。
工程中的约束优化问题在数学形式上描述为:
寻找:X。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未经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46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