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材料的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47605.5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4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顾喜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创新达成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00 | 分类号: | G01N2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诚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313 | 代理人: | 周亚婷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材料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具体为一种高温材料的检测装置,属于高温材料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高温材料使用温度范围为550~1100°C。英国于40年代最早研制成镍基合金尼蒙尼克75,用作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涡轮叶片材料。1945~1975年,高温合金有了很大发展,涡轮进口温度平均每年提高15°C(涡轮前温度每提高100°C,能使发动机推力增加15%)。随着合金化程度的提高,高温合金的锻压变形愈加困难,因此铸造合金逐渐得到发展和应用。镍基铸造合金的高温强度高,组织比较稳定,热疲劳性能好,是制造涡轮工作叶片和导向叶片的理想材料。从60年代初发展定向凝固铸造涡轮叶片以来,由于消除了垂直于应力方向的横向晶界,叶片的热疲劳寿命提高大约8倍,蠕变断裂寿命提高2倍多,塑性提高4倍。定向凝固单晶涡轮叶片则完全消除了晶界,与普通铸造涡轮叶片相比,工作温度提高近100°C。。
但是现有的高温材料检测装置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一定缺陷,现有的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对高温材料进行检测,操作困难。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高温材料的检测装置,具有灌溉均匀省力,适应各种面积的农田的优点。
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高温材料的检测装置,包括照明灯和机架,所述机架的底部安装若干个红外感应器,所述机架的上方安装电控箱,所述电控箱的顶部设置电控箱,所述电控箱通过支脚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机架的一端设置电机,所述电控箱的一端安装底板,所述底板的下方安装传动轴,所述电控箱的一侧设置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安装脚轮。
优选的,所述输送带通过所述传动轴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控箱与所述电机之间呈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送带通过传动轴之间呈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照明灯与所述电控箱之间呈电性连接。
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电控箱、底板和支撑杆均安装在带有红外感应器,设置电机,可以通过拉伸压缩来改变照明灯的长度,而且支撑杆下方的脚轮可以控制支撑杆旋转,传动轴具有传动的特点,操作简单,红外感应器能够起到感应材料温度的作用,在通过红外感应器分析,就能够知道材料是不是高温材料,结构之间连接紧凑,使用简单,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能够在短时间内对高温材料进行检测,适合推广使用,使用寿命久。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照明灯,2、机架,3、红外感应器,4、红外扫描头,5、电控箱,6、支脚,7、电机,8、传动轴,9、输送带,10、底板,11、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高温材料的检测装置,包括照明灯1和机架2,机架2的底部安装若干个红外感应器3,机架2的上方安装红外扫描头,红外扫描头的顶部设置电控箱5,红外扫描头通过支脚6与机架2连接,机架2的一端设置电机7,红外扫描头的一端安装底板10,底板10的下方安装传动轴8,红外扫描头的一侧设置支撑杆13,支撑杆13的底部安装脚轮11。
作为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输送带9通过所述传动轴8相连接。
作为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电控箱5与所述电机7之间呈电性连接。
作为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输送带9通过传动轴8之间呈固定连接。
作为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照明灯1与所述电控箱5之间呈电性连接。
发明在使用时,首先,打开红外扫描头的顶盖向电控箱中加水,将红外扫描头充满水,其次,拖动电机,将该装置拉到农田的一端,输送带一端的进水口通过传动轴与底板的出水口连接,将照明灯安装到输送带的另一端,使得照明灯的长度跟农田的宽度相近,然后,启动底板,轻轻拖动电机,将该装置缓慢的从农田的一端拉到农田的另一端,红外扫描头通过红外感应器能够检测出材料属不属于高温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创新达成塑胶模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创新达成塑胶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76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烯缺陷的检测方法
- 下一篇:含碳固体物质气化反应速率测试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