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混合动力车的计算炭罐负荷以及炭罐脱附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50059.0 | 申请日: | 201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7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董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00 | 分类号: | F02D41/00;F02M2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徐颖聪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炭罐 脱附 混合动力车 发动机停机 挥发 记录 成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的计算炭罐负荷的方法,其包括:S101,在炭罐脱附成功后并在发动机停机时,记录炭罐的第一负荷O’以及第一环境温度Tstop;S102,计算从发动机停机时到目前的累计时间E以及记录目前的第二环境温度Tcurrent;S103,根据第一环境温度Tstop、第二环境温度Tcurrent以及累计时间E计算由于燃油挥发而增加的额外负荷O”;S104,计算累计炭罐负荷O,其中,O=O’+O”。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的炭罐脱附的方法。本发明同感计算累计炭罐负荷O以便及时的对炭罐进行脱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的计算炭罐负荷以及炭罐脱附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整车蒸发排放的系统中,有一个专门的设计,为了防止油箱的燃油蒸气泄露到空气中,会把油箱和发动机的进气道连接起来,用炭罐来进行吸附蒸发出来的燃油蒸气,然后通过EMS控制的炭罐电磁阀将炭罐吸附的燃油蒸气脱附到进气道里。炭罐的脱附控制要利用发动机进气道的真空度来作为脱附动力,因此炭罐脱附的前提条件是发动机起动,并且进气道有一定的真空度。
对于HEV/PHEV车型,发动机工况完全打破了传统车的模式,特别是PHEV,驾驶员可以通过对电池的频繁充电而完全将其当作续驶里程较短的纯电动车。也就是说不用发动机提供动力,只用电机就能满足日常的驾驶需求。这样,PHEV车型上使用发动机或者说起动发动机的几率就远小于HEV。而对于HEV,其使用发动机的几率比PHEV要多,因为其电池的能源只能来源于发动机,但是在高温区域,如果电池电量充足,或者HEV车辆长时间搁置,都会导致燃油蒸气挥发量很大。如果挥发量超过了炭罐吸附的容量,就会造成燃油蒸气的泄露,导致污染物排放超标。
目前传统车EMS对炭罐的控制方式为,当满足炭罐脱附的条件后,先把炭罐电磁阀打开一个很小的开度,让一小部分燃油蒸气脱附到进气道内,然后根据氧传感器的lambda值来计算脱附的燃油蒸气量,从而算出炭罐当前的负荷。计算出负荷之后才能更大程度的进行脱附,因为如果在计算出炭罐负荷前就大负荷脱附,很可能会造成混合气过浓而导致排放超标,严重时可能会熄火。
这种计算方式就导致了在发动机熄火时,是无法计算炭罐负荷的。而HEV/PHEV车型上,发动机是否起动都要受HCU的控制,因此如何解决炭罐负荷的计算和及时脱附也成为了混动领域的一个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的计算炭罐负荷以及炭罐脱附的方法,本方法可以及时的对炭罐进行脱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的计算炭罐负荷的方法,其包括:
S101,在炭罐脱附成功后并在发动机停机时,记录炭罐的第一负荷O’以及第一环境温度Tstop;
S102,计算从发动机停机时到目前的累计时间E以及记录目前的第二环境温度Tcurrent;
S103,根据第一环境温度Tstop、第二环境温度Tcurrent以及累计时间E计算由于燃油挥发而增加的额外负荷O”;
S104,计算累计炭罐负荷O,其中,O=O’+O”。
优选地,预先根据第一环境温度Tstop、第二环境温度Tcurrent以及累积时间E建立额外负荷模型,基于额外负荷模型计算额外负荷O”。
优选地,所述额外负荷模型为一个三维模型,通过三维查表方法来计算额外负荷O”。
优选地,所述额外负荷模型为根据温度和时间生成的温度、时间曲线,通过时间和温度积分的方式计算额外负荷O”。
优选地,根据设置在进气道内的氧传感器采集到的尾气中的含氧量来计算第一负荷O’。
优选地,累积时间E是通过停机计数器来计算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未经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00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