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戈壁挡风墙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50537.8 | 申请日: | 201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09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举;李家乐;王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9/14 | 分类号: | E04H9/14;E01F7/02 |
代理公司: | 62102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戈壁 风墙 施工 方法 | ||
一种戈壁挡风墙及施工方法,挡风墙布置在目标土壤改良区域的前方,左半部分自左向右由引风墙、消能墙和分流墙组成以及右半部分自左向右由分流墙、消能墙和引风墙共六部分组成,左半部分与右半部分关于对称轴对称;方法为:墙体材料以砾石、沙子、黏土为材料,压制成W型,左半部分引风墙俯视结构为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长度为5‑20m,另一直角边长度为0.5‑1.5m,其墙体厚度由自左向右0‑0.5m均匀增加;消能墙俯视结构为扇环,内环半径为2‑3m,外环半径2.5‑4.5m,圆心角为110°‑130°,墙厚度为0.5‑1.5m;分流墙俯视结构轴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25°‑35°,内侧边长为2‑10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戈壁土壤改良防风技术,具体涉及戈壁挡风墙技术。
背景技术
戈壁荒漠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在于风这一生态因子,在风的作用下,土壤水分蒸发加速,促使土壤含水量降低,导致戈壁荒漠植物稀少。由于全球气温上升,未来几年风暴的严重程度和频率逐渐增加,因此戈壁地区的防风工程已经刻不容缓。专利201611121144.8介绍了一种人字形柔性挡风墙,主要应用在沿海地区,起降低建筑物处台风风速作用。该装置虽然可以有效降低目标建筑物处的风速,但其高韧聚丙烯无纺土工布上的通气孔仍有部分气流通过,且达不到防沙的功效,尤其在西北戈壁、荒漠沙量大的地区就更加难以发挥功效。在土地荒漠化、沙化现象日益严重的形势下,采取有效措施对戈壁、荒漠土地进行有效利用是一条新出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既能防沙又对风进行消能,有效降低土壤改良区域的风速,进而减少土壤改良区域的水分蒸发。
本发明是一种戈壁挡风墙及施工方法,戈壁挡风墙,布置在目标土壤改良区域7的前方,其特征在于左半部分16自左向右由第一引风墙1、第一消能墙2和第一分流墙3组成,右半部分17自左向右由第二分流墙4、第二消能墙5和第二引风墙6共六个部分组成,且自左向右平滑连接为一整体;左半部分16与右半部分17关于对称轴15对称,呈W型布置在目标土壤改良区域7的前方,墙体高度h高于水平风力F作用点高度H。
戈壁挡风墙的施工方法,墙体材料以就地取材为原则,以砾石、沙子、黏土为材料,按预设比例配合经模具压制成W型,其中左半部分的第一引风墙(1)的俯视结构为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长度为5-20m,另一直角边长度为0.6-1.5m,其墙体厚度由自左向右应呈线性关系增加;第一消能墙2的俯视结构为扇环,内环半径为2~3m,外环半径2.5~4.5m,圆心角为110°~130°,墙厚度为0.6~1.5m;第一分流墙3的俯视结构轴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25°~35°,内侧边长为2~10m,外侧边长为2.5~12m;与左半部分同样,右半部分与左半部分关于对称轴对称为相同结构,按照左半部分一样进行施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戈壁挡风墙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挡风墙的材料成本低廉且对当地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影响。当戈壁地区强风来袭时,可以有效降低目标土壤改良区域的风速,解决了戈壁及沙漠地区大风作用下导致沙表土壤移动的问题,既防风、又防沙,从而提高了目标土壤改良区域作物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尺寸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左侧视图,附图标记及对应名称为:第一引风墙1,第一消能墙2,第一分流墙3,第二分流墙4,第二消能墙5,第二引风墙6,目标土壤改良区域7,第一引风墙1一直角边8,9、第一引风墙1与扇环光滑连接处墙面内侧与外侧距离9,扇环外侧半径10,11、第一消能墙1的内侧半径11,对称轴处第一分流墙3内侧与外侧之间的距离12,第一分流墙3底边内侧13,第一分流墙3底边外侧14,对称轴15,左半部分16,右半部分17,墙体纵高18, 墙体外侧19,墙体内侧2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05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