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控的熄焦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53972.6 | 申请日: | 201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92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郑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乌海市广纳煤焦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39/04 | 分类号: | C10B39/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周松强 |
地址: | 016000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的熄焦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箱体内壁顶部的一侧通过支撑杆转动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的外表面与第一皮带轮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箱体内壁的顶部且位于凸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箱体内壁的顶部且位于支撑柱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喷头,本发明涉及环保节能技术领域。该可控的熄焦设备,喷头的摆动,使得熄焦的面积更加广泛,提高了熄焦的效率和效果,降低了工人的工作时间,节约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节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控的熄焦设备。
背景技术
炭是传统的煤化工产品,焦炭是钢铁行业的主要原料,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而煤焦化是指将煤经高温干馏生产焦炭,副产煤焦油、粗苯及焦炉煤气等,副产品可进行深加工,其中焦炭是连接上游煤炭和下游煤化工产品的关键。焦炭是最传统的煤化工产品,由焦化工艺制得,是一种质地坚硬、呈银灰色的块状炭质材料,既可以作为还原剂、能源和供炭剂用于高炉炼铁、冲天炉铸造、铁合金冶炼和有色金属冶炼,可以应用于电石生产、气化和合成化学等领域。
焦炭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从世界范围来看,80%的焦炭都被用于炼铁,其余的20%用于有色冶炼、化工等行业;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焦炭的下游需求中85%用于钢铁行业,其余主要用于有色金属冶炼、化工、机械、化纤等行业。由于钢铁行业下游主要为房地产、机械制造、基础建设等领域,因此焦炭行业走势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
焦化行业发展趋势:
(1)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延伸产业链
我国焦化行业已形成巨大产业规模,总体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较大规模的落后产能,企业数量较多,产业集中度低,相当一批独立焦化企业产业链难以实现延伸,产品质量差、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加工成本高和劳动生产效率低,企业间竞争力差距较大,市场竞争力亟待提高。焦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简单的产品竞争或者规模竞争,而是产业链、产品成本和产品附加值的竞争。
(2)焦化联产、以“化”为主,发展循环经济是煤化工行业发展的重点
过去,我国焦炭企业是以炼焦为主,副产品不能有效回收利用,既污染环境,又影响经济效益。煤焦化企业大力发展焦(焦炭)、化(化工)联产,以“化”为主,对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煤焦油、粗苯、焦炉煤气等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既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又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化工业务在焦化企业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化工产品收入和利润占比越来越高,有效避免焦炭行业单一周期的影响,降低经营风险。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煤焦化行业是固定投资较大、规模要求较高、资源消耗较多、环境污染较重的行业,把规模化与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结合起来,通过产业链向下延伸,既能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产品附加值,又能降低环境污染。焦化企业在达到一定规模时可进行煤焦油、粗苯深加工,生产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如炭黑、纯苯等);回收焦炉煤气用来生产甲醇、合成氨、LNG等;合成氨可进一步加工生产氮肥;余热可以发电;循环水可重复利用。
(3)强化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将成为企业立足之本
由于我国焦煤资源紧缺,涨价时超前、降价时滞后,焦炭企业原材料成本较高。因此,必须加大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降低焦炭生产成本,实现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才能获得企业的市场生存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乌海市广纳煤焦化有限公司,未经乌海市广纳煤焦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39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