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搭载式全通透水下载人观察潜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954108.8 申请日: 2017-10-13
公开(公告)号: CN107738737B 公开(公告)日: 2019-04-23
发明(设计)人: 司马灿;陈伟华;张文忠;邢福;周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主分类号: B63G8/00 分类号: B63G8/00;B63G8/08;B63G8/22;B63B3/13
代理公司: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代理人: 严梅芳;聂启新
地址: 214082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载人舱 连接框架 浮力材 壳体 压载水舱 搭载式 电池舱 相接处 氧气罐 潜器 裙裙 通透 外周 人员进出口 水平推进器 壳体包裹 两端对称 中空壳体 可启闭 空壳体 推进器 外壁面 中空壳 舱体 垂向 固接 观察 外壁 对称 横跨 围住 体内 透明
【说明书】:

可搭载式全通透水下载人观察潜器,包括带有对接裙的透明载人舱,对接裙裙口围住的载人舱舱体上设有可启闭的人员进出口;载人舱与对接裙裙口二者相接处的外周包裹有浮力材壳体,浮力材壳体、被浮力材壳体包裹的载人舱及对接裙的外壁面共同形成一中空壳体,中空壳体内设有环形压载水舱、氧气罐组件、电池舱,环形压载水舱设在载人舱与对接裙相接处的外壁面的外周,氧气罐组件、电池舱布置在环形压载水舱径向外侧的空间内;中空壳体上固设有垂向推进器;载人舱上方横跨有连接框架,连接框架与对接裙分别位于浮力材壳体的两侧,连接框架的两端对称固接在浮力材壳体上,载人舱顶部与连接框架之间固定连接;连接框架上对称设有水平推进器。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水下载人潜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搭载于水下母艇上的360度全通透水下载人观察潜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深海领域的不断探索,深海油气资源开采、生物资源研究、大型水下作业艇研究设计工作等深海探测的研究与应用不断深入,科学家和工程师已经不能满足于以往的借助于无人遥控观察设备对定点区域的近距离观察,更需要身临其境的全方位近距离水下观察装备。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能够满足水下随艇研究等工作人员近距离观察需求的可搭载式全通透水下载人观察潜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可搭载式全通透水下载人观察潜器,包括带有对接裙的载人舱,载人舱为透明舱体,对接裙裙口围住的载人舱舱体上设有人员进出口,人员进出口通过舱盖密封盖合;载人舱与对接裙裙口二者相接处的外周包裹有浮力材壳体,浮力材壳体、被浮力材壳体包裹的载人舱及对接裙的外壁面共同形成一中空壳体,所述中空壳体内设有环形压载水舱、氧气罐组件、电池舱,环形压载水舱设在载人舱与对接裙相接处的外壁面的外周,氧气罐组件、电池舱布置在环形压载水舱径向外侧的空间内;所述中空壳体上固设有垂向推进器;载人舱上方横跨有连接框架,连接框架与对接裙分别位于浮力材壳体的两侧,连接框架的两端对称固接在浮力材壳体上,载人舱顶部与连接框架固定连接;连接框架上对称设有水平推进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

所述载人舱为球形舱体。

所述载人舱采用强化有机玻璃制成,载人舱内壁面涂覆有防雾涂层。

两个所述水平推进器对称设置在连接框架的两端;浮力材壳体上沿周向均布有四个垂向推进器。

所述氧气罐组件、电池舱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氧气罐组件和两个电池舱在环形压载水舱外壁面与浮力材壳体内壁面之间的空间内成平行四边形布置,四个垂向推进器分别布置在所述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部。

所述浮力材壳体内设有高压空气罐组件,所述氧气罐组件、电池舱的数量分别为一个、两个,一个氧气罐组件、一个高压空气罐组件和两个电池舱在环形压载水舱外壁面与浮力材壳体内壁面之间的空间内成平行四边形布置,四个垂向推进器分别布置在所述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部。

所述连接框架为拱形结构,且连接框架上设有多个减轻孔。

所述浮力材壳体整体为圆环形结构,且浮力材壳体的底部为带中部通孔的水平面板,浮力材壳体的顶部为带中部通孔的斜置面板,所述斜置面板在径向上自中部至外侧向下倾斜。

所述载人舱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通过金属密封盖板盖合,金属密封盖板与连接框架固定连接,金属密封盖板上设有应急通气阀。

所述环形压载水舱内部分隔为多个独立的舱体。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采用360°全通透载人舱,可以最大化观察者视角,满足科学家和工程师水下科学考察和作业研究的需求,且载人舱有机玻璃内部涂防雾涂层,可有效减少舱内冷凝水雾对有机玻璃清晰度的影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41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