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竹篙薯的半套管栽培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954450.8 申请日: 2017-10-13
公开(公告)号: CN107750876A 公开(公告)日: 2018-03-06
发明(设计)人: 罗火林;杨柏云;熊冬金 申请(专利权)人: 南昌大学
主分类号: A01G22/25 分类号: A01G22/25;A01G9/12;A01G9/029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30031 江西省*** 国省代码: 江西;3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竹篙薯 套管 栽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进一步涉及竹篙薯的规模化栽培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竹篙薯的半套管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竹篙薯为薯蓣科山药属植物,江西省泰和县地方山药品种。其地下块茎细长,形似竹篙,又因其栽培过程中需用竹篙搭架供地上茎攀援生长,故称竹篙薯。竹篙薯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松脆可口,具有固肾健脾的功效,有“南方人参”的美誉,是一种优质的药食同源的农产品。

长形山药地下块茎受土质影响,容易出现弯曲、分叉、表皮粗糙的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商品价值。栽培过程中,一般采用挖深沟,打洞,土壤掺沙、套管等方法,以期解决土壤对竹篙薯地下块茎膨大的束缚。近年来,山药半套管栽培以其产量高、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迅速赢得山药种植户的青睐,该项技术在竹篙薯上也有较大规模的应用。

然而,山药半套管栽培起源于北方怀山药,竹篙薯有其自身特有的生物学特性,江西省的生态条件与北方怀山药种植区也不一样。具体来看,尽管半套管对于条状的地下块茎普遍具有定型、定向的优点,但是否会影响竹篙薯的生长速度及最终产量,需要进行具体研究;此外,套管较短可能无法完整覆盖块茎整体,而套管过长,就意味着更大的行距,从而影响种植密度;而套管直径较小可能影响块茎最终的体积以及在生长过程中的营养吸收效果,但若直径过大,就意味着管内承载的土壤压力较大,从而导致山药块茎纵向伸长不易。另外,匹配半套管栽培手段的搭架方法、营养条件等等也极大影响着最终产品质量,而此类方法特征在现有技术中难以从其他作物的栽培中得到借鉴,因此,有必要针对竹篙薯的生长特点开发一套有针对性的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竹篙薯的半套管栽培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竹篙薯的常规栽培方法产量较低。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适用于竹篙薯的半套管栽培方法。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竹篙薯的半套管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土壤选择:选择沙性土壤,PH 5.4,其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0.62‰、6.98‰、0.23‰;

2)竹篙薯催芽:从竹篙薯块茎的顶端向下截取20cm长的部分块茎作为繁殖材料,将其用1000倍稀释的多菌灵消毒,再阴干;播种前1~2周在25℃条件下进行沙培催芽,待繁殖材料露出幼芽后待用;

3)整地栽植:做畦,畦高1m,沟宽0.35m,畦宽1.0~1.4m;在土壤地表下30cm处施腐熟的农家肥,施肥量为4000Kg/亩;在畦上开挖平行小沟,在其中以与水平面呈15°的角度放入长度、宽度、深度分别为100cm、6cm、3.5cm的半套管,将步骤2)所得产物栽植于所述半套管内,株距30cm,行间距140cm,盖土后培养;

4)培养至植物蔓长达20~30cm时,搭架,引蔓上架,继续培养直至收获;过程中不摘除侧枝。

作为优选,步骤4)所述搭架为网架,所述网架是通过以下方法得到的:每两行搭设一排人字竹竿架,间距1.0米,每个人字竹竿架再用钢丝绳串联,并于首、尾两端钉入地下;两边竹竿各铺设一张尼龙网,所述尼龙网的底端距离地面20cm。

作为优选,步骤4)所述搭架为人字架,所述人字架是通过以下方法得到的:每株旁插一竹竿,相邻两行的竹竿捆扎成人字,再用另一竹竿将一排人字竹竿横向串联,人字架整体高度为1.5~2米。

作为优选,步骤4)所述继续培养的过程中,及时摘除长出的零余子。

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株距为40~70cm。

作为优选,步骤3)中,将步骤2)所得产物栽植于所述半套管内之前,先在半套管内置入松软填料,所述松软填料是粉砂与木糠按4:1的质量比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半套管是指对圆管或椭圆管沿着其一条直径进行纵向剖切后所得两半产物中的其中一半;亦可理解为横截面呈“U”字型的槽状物。本发明中,半套管在土壤中呈开口向上、弧面向下的状态放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44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