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梁旧墩柱改造施工方案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54457.X | 申请日: | 201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1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张锦川;程冬;钟思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E02D19/04;E01D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508 | 代理人: | 郑博文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旧墩柱 改造 施工 方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桥梁旧墩柱改造施工方案。
背景技术
现代城市中地铁轻轨工程因前期规划运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流需要,往往需要对既有轻轨高架桥进行改造。因改造施工不能长时间影响既有轻轨高架使用,往往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改造施工。通常在施工改造施工前,施工部门只能通过向地铁权属部门“要点”的方式进行施工,通常要点时间相对比较短,在短时间内完成新梁替代旧梁、及轨道铺设以满足通车需要施工难度非常大。并且城市轨道工程对工程施工的精度要求也非常高。因而在短时间内完成改造施工难度非常大。
在改造施工中,既有桥墩的改造是改工法施工的一个关键环节。目前国内城市轻轨高架桥既有桥墩改造目前还没有类似实例,仅在铁路工程旧桥墩改造一般采用顶升法,通过千斤顶顶升既有桥梁,然后采用割除或接长的方式进行改造。该方法施工耗时过长、费用巨大、施工工艺复杂、施工质量较难控制,且施工精度相对较低,不适于要求时间短、精度高的城市轨道旧墩柱的改造工程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梁旧墩柱改造施工方案,其解决了桥墩改造或拆除重造施工工艺复杂、施工质量较难控制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桥梁旧墩柱改造施工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测量,在每个墩柱上布设沉降观测点,并根据现场状况选择稳定的基准点;根据沉降数据,优先对有沉降值较大的墩柱进行改造施工。
步骤S2在墩柱周围搭建围堰隔离水区;
步骤S3刮磨墩柱表面以去除表面付着物和腐蚀产生的表面坑洼;
步骤S4观察并用裂缝检测仪检测墩柱,并根据受损程度分由低到高分为修补区、加固区和重建区;其中修补区用混凝土进行修补,加固区需用钢板或其他类型的模板进行加固,同时加以混凝土修补;重建区需要将其截断取出,并在截断的位置加以垫肩作为临时支撑;
步骤S5修复或修正墩柱表面,并通涂布混凝土以达到表面平整,而后用混凝土养护剂对表面进行整体喷涂;
步骤S6在墩柱的外壁上套接抱箍进行夹紧,墩柱沿轴向布上钢筋与抱箍形成网状结构;
步骤S7围绕墩柱建立翻升模板,在翻升模板与墩柱之间搭建钢筋骨架;
步骤S8在翻升模板与墩柱之间填筑混凝土,重复步骤S6-步骤S8直至完全改造墩柱。
采用上述方案,首先以检测的方式确定其中受损程度相对较大的墩柱,而后对其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即便是切除了部分结构,也加以垫块补偿支撑,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在墩柱上的适当部位安装抱箍并使之与墩柱夹紧产生的最大静摩擦力,来克服盖梁的重量;以保证墩柱始终能够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其次墩柱表面进行修正可以将后期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剔除,以保证后续添加修正后的桥墩与原本的墩柱不会产生分层的状况;而其后的混凝土填装也重新优化了墩柱的抗冲击能力以及整体的结构强度;综上所述,整个过程中,施工工艺较为简单,无需完全拆除原始墩柱即可大幅度修复或提高墩柱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为:步骤S1中所述的沉降观测点布设在原旧桥的墩柱根部或系梁上,如布设在墩柱上,点位距离地面高约30cm至50cm左右;并利用冲击钻打孔预埋钢筋,每墩柱埋设一点,钻入混凝土大于10厘米深度,用高标号砂浆固定,露出3厘米左右,满足放置水准尺要求。
采用上述方案,相对来说这个位置的气流以及气流变换较小,即对检测的精度的影响较小,高度上略高于地面也便于避开地面上的障碍;另一方面这个高度大致与全站仪的高度持平,可以最大程度上的保证精测精度。
进一步优选为:步骤S2中的围堰包括外层和内层,外层和内层之间为抽水区,并在内层布上防水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墩柱上方存在桥梁,围堰无法以模块的形式直接套入,而这种局部区域的也不合适河流改到;一般采用径向分离式的模块经行组装,也就是说其要想达到很高的防水性能成本会非常高,采用双层式,只要保持抽水区的排水,就能使得内层较容易的采取防水措施,从而达到良好的隔水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步骤S6中所述的抱箍采用厚度为10mm~20mm的钢板。
采用上述方案,抱箍安装在墩柱上时必须与墩柱密贴,这是个基本要求。由于墩柱截面不可能绝对圆,各墩柱的不圆度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墩柱的不同截面其不圆度也千差万别。因此,为适应各种不圆度的墩身,抱箍的箍身宜采用不设环向加劲的柔性箍身,10mm~20mm的钢板可以较好的保证柔韧度和本身的结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44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宽箱梁用挂篮及其底篮系统
- 下一篇:一种自动换索的爬索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