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减肥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54501.7 | 申请日: | 201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2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黄月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月英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1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肥茶 体内 脏腑 代谢废物 毒素排除 吸收系统 新陈代谢 行气散瘀 脂肪分解 左旋肉碱 柠檬 穿心草 莲子芯 牡丹皮 内分泌 玳玳花 调理 荷叶 健脾 气血 去湿 水份 制水 积聚 脂肪 配方 消化 | ||
本发明公开新型减肥茶,以1kg计,配方为:荷叶0.1kg,莲子芯0.1kg,玳玳花0.15kg,三七0.1kg,穿心草0.3kg,牡丹皮0.1kg,柠檬0.1kg,左旋肉碱0.05kg。本发明促进脂肪分解及抑制脂肪、健脾益消、行气散瘀、去湿制水等方法,有助调理脏腑和内分泌,令身体气血运行更佳,可将体内多馀水份、以及积聚于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排除,对消化和吸收系统无任何副作用,促进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便于大规模的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肥茶,特指新型减肥茶。
背景技术
肥胖病是一种复杂而未完全搞清楚的疾病,属于世界性疾病。它和艾滋病、毒麻药瘾以及酒癖,并列为世界四大医学社会问题。目前肥胖已成为全球范围迅速增加的流行疾病,减肥也成为席卷全球的新浪潮和国际热点。
世界范围内肥胖群体迅速壮大,约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由于经济发达和营养过剩,出现了人口明显肥胖的趋势,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健康问题。发展中国家由于饮食结构的不尽合理,肥胖发病率也逐年攀升。中国肥胖患者的显著增加,则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
目前据估算,世界上体重超重(包括肥胖)者至少有12亿。由于人群肥胖率呈现全球性的升高,肥胖正在成为全球性流行的疾病。因此,对肥胖的研究,包括病因、发病机理、防治手段等,成为国际一大热点。减肥热潮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席卷全球,至今长盛不衰。中国受此浪潮的影响,减肥产品迅速兴起并占领市场,几乎支撑着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半壁河山。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医学工作者为顺应时代潮流,不仅在北京成立了全国肥胖症(病)研究会,还从流行病学、基础、临床研究三个方面,为肥胖病防治的全面启动做了大量工作。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首都儿科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中国儿童期、成年期人群肥胖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肥胖人群的增多为具有减肥功能的产品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现今减肥功能产品的销售日渐紧俏,市场需求量很大。
传统中医认为,肥胖与痰、湿、气虚等有关。如《内经》曰:“素嗜肥甘,好酒色,体肥痰盛”,单纯性肥胖症一般是由于多食厚味食品,厚味则温湿生热,湿热痰浊壅滞体内,兼以多卧少动,内有温热则大便易秘结引起,属肝气郁滞所致的痰、湿、热、血瘀、膏脂等盛而形成的肥胖。
现代医学表明,被称作体内热量仓库的脂肪是以血液中葡萄糖和脂蛋白 (]ipoprotein)为原料在脂肪细胞内合成的。另一方面,蓄积在体内的脂肪又在激素感受性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的作用下分解;并以能源形式提供给人体用以各种生命活动,人体内的脂肪是处在一种不断合成与分解的动态平衡之中,而肥胖则是因为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所引起的一种脂肪异常蓄积的结果。基于这种原因,无论是通过减少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或是降低脂蛋白水平来控制脂肪合成的原料量,或是通过促进体内脂肪分解代谢都将达到一定的减肥效果。
当前市场上的具有减肥功能或与此项功能相近的产品,可以分为四类:胶囊类、药品类、茶剂类、片剂类。本发明属于茶剂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减肥茶,以达到有效减肥及保健功能。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
新型减肥茶,以1kg计,配方为:
荷叶0.1kg,莲子芯0.1kg,玳玳花0.15kg,三七0.1kg,穿心草0.3kg,牡丹皮0.1kg,柠檬0.1kg,左旋肉碱0.05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月英,未经黄月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45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