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药用栀子病虫害防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56405.6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2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唐晓东;胡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营山县灵馨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7/06;A01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77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栀子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操作规程 虫害防治 抗病能力 植株 黄栀子 药源 种苗 成活率 安全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用栀子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病害防治方法和虫害防治方法。本发明对药用栀子病虫害防治提供规范性操作规程,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增加种苗的成活率,为黄栀子药品的生产提供优质、安全、稳定药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病虫害防治,特别是涉及一种药用栀子病虫害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别名山栀子、黄栀子、山枝等,以果实入区,中药名栀子。栀子不仅是重要的中药材资源,而且也是化工、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栀子色素是天然染料和食用色素,产品还大量出口。
栀子耐旱耐瘠、粗生易长,一般的栽培管理,种子的萌发率较低,各苗生长不齐,有的不发芽,造成无苗。需经过育种、选种的过程,育种的果子要在果实完全成熟后,在立冬后采摘,才能保证种子的发芽率达98%。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抗病能力、成活率、安全、稳定的药用栀子病虫害防治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药用栀子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病害防治方法:
(1)褐斑病:①选用无病苗术栽种。②发病前,即5月中旬和8月上旬,喷洒50%托布津1000倍液或1∶1∶100倍波尔多液,每隔15天1次,连续2-3次。
(2)栀子黄化病:①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性状,提高根系吸收铁元素能力。②增施硫酸亚铁、硼砂等。
2、虫害防治方法:
(1)大透翅天蛾:①栀子收获后,结合抚育管理进行冬垦,杀死越冬蛹和破坏蛹室,提高越冬死亡率。②在幼虫三龄前喷洒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1000倍液毒杀。
(2)龟蜡蚧:①冬季翻地后用15倍机油乳剂液或10倍松脂合剂进行喷雾。②7月上旬,用15倍松脂合剂液,或用40%乐果乳油混合50%敌敌畏乳剂1∶1∶1000倍液喷洒。
(3)栀子三纹螟:一5月下旬用90%敌百虫原粉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1∶1000倍液,或50%敌敌畏加40%乐果乳油1∶1∶1000倍液毒杀。
本发明对药用栀子病虫害防治提供规范性操作规程,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增加种苗的成活率,为黄栀子药品的生产提供优质、安全、稳定药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一种药用栀子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病害防治:
(1)褐斑病:为害叶片和嫩果。叶片发病多数始于叶尖和叶缘。初期,在嫩叶、技梢和嫩果上呈水渍状,卷缩焦枯。中期,叶、果上呈灰白色小点或晕圈,以后病斑停止或扩大,连接而形成较大的病斑。病斑初为黄绿色,以后变为褐色至深褐色,后期病斑中央部位坏死,变成白色,病斑有开裂现象。栀子受害后,叶片失绿,变黄,变褐,导致落叶和早期落果,造成减产。5月下旬至6月和8月中旬为发病盛期。防治方法:①选用无病苗术栽种。②发病前,即5月中旬和8月上旬,喷洒50%托布津1000倍液或1∶1∶100倍波尔多液,每隔15天1次,连续2-3次。
(2)栀子黄化病:为害叶片。发病较轻时,枝梢心叶退绿,叶脉仍为绿色;发病较重时,叶肉呈黄白色,叶脉仍为绿色;严重发病时,叶肉呈黄白色,叶片边缘焦枯,叶脉退绿或呈黄色,最后叶片干枯,树势生长衰弱,开花结果减少。防治方法:①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性状,提高根系吸收铁元素能力。②增施硫酸亚铁、硼砂等。
2、虫害防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营山县灵馨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未经营山县灵馨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64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