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Tekla平台的输电铁塔BIM模型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56996.7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93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林钦辉;何守理;陈兆猛;陈振华;何明胜;李新谊;叶进煜;王超;王清瑞;兰成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万山电力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T17/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tekla 平台 输电 铁塔 bim 模型 构建 方法 | ||
1.一种基于Tekla平台的输电铁塔BIM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读取铁塔设计的相关模型数据和计算结果数据并导出Tekla平台格式铁塔计算用截面库,所述模型数据和计算结果数据包括构成铁塔的所有主材和辅材的空间位置、规格、数量和内力计算结果;
步骤2:将模型数据和Tekla平台格式铁塔计算用截面库导入Tekla平台,构建铁塔三维实体框架模型;
步骤3:根据设计阶段司令图中铁塔杆件的分段形式,在Tekla平台中对铁塔三维实体框架模型中同一段杆件进行合并、分组;
步骤4:创建节点,在铁塔三维实体框架模型中添加铁塔全部连接节点;
步骤5:在铁塔三维实体框架模型中创建铁塔的附属构件,所述附属构件包括爬梯、脚钉和休息平台;
步骤6:对铁塔三维实体框架模型进行空间碰撞校核;
步骤7:通过Tekla平台对铁塔三维实体框架模型中的所有零件录入包括设计、加工、施工、运维阶段的工程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ekla平台的输电铁塔BIM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对铁塔设计的相关模型数据和计算结果数据进行检查,具体检查内容是:设计过程中是否有杆件满力度或长细比超限,复核杆件端头螺栓个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ekla平台的输电铁塔BIM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节点包括:K型节点、X型节点、基础法兰节点、横担与主材连接节点、隔面节点、导地线挂接节点、插板节点、包角钢节点、塔脚板基础节点、插入式基础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ekla平台的输电铁塔BIM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能在工程的任一阶段进行,使模型状态与现场实际在工程全寿命周期中保持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ekla平台的输电铁塔BIM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8:由铁塔三维实体框架模型生成二维施工图纸和材料清单,对二维施工图纸进行处理,使其满足电力行业输电铁塔的制图规范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Tekla平台的输电铁塔BIM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包括:杆件、板自动编号;添加杆件信息、螺栓信息;添加结构图尺寸标注;添加相似三角形标注;添加火曲线、准线;创建大样图、剖面图;汇总材料表;编辑图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万山电力咨询有限公司,未经福州万山电力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699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