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航行器入水自主激活稳定输出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57066.3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3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杨进候;林小川;张静;潘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2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金凤 |
地址: | 71007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航行 器入水 自主 激活 稳定 输出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航行器入水自主激活稳定输出的设计方法,涉及水下航行器领域,在水下航行器入水后,水激活电池进水启动,并激活热电池,控制系统向动力系统发出动力电池激活指令,动力电池激活后,一路电源为动力装置输出动力电源,另一路电源与热电池输出电源续接后再经变换为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提供电源,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水下航行器入水前未上电,入水后自主激活,快速稳定供电及启动的问题,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水下航行器与使用平台的依赖性,也解决了动力电池的使用安全性问题,三型电池在水下航行器应用领域中的首次结合,也是在电池应用领域内的一个新突破,在水下航行器研究研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航行器领域,尤其是水下航行器的电池激活方法。
背景技术
某水下航行器是一型针对出口研制的轻型电动力水下航行器,沿用了前期水下航行器的对外电气接口,在完成参数设定后产品断电停止工作,管装发射/空投发射带速入水后需要快速启控,同时给水下航行器的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提供稳定的低压工作电源,动力系统完成自检并收到控制系统的动力电池激活指令后,进行动力电池(热电池+铝氧化银电池)的激活与动力电源的输出。这样的时序流程需求一方面要适应快速启控,进而入水快速上电及启动;另一方面为了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及输出稳定性需要在水下航行器入水后动力电池方可在水下激活,并同时兼顾使用平台的继承性。因此,需要一种既适用入水快速激活、同时又可确保动力装置稳定输出的电路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航行器入水自主激活稳定输出的设计方法,用于射前无法上电工作的装置供电及初始动作时序设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1:水下航行器入水后,水激活电池进水启动,并在1s内输出电流不小于8A电压不小于2V的电源信号,该电源信号在1s内激活具有不小于500W功率输出能力的热电池,该热电池输出电源电压为30V~50V,输出电源电压持续时间不小于15s;
步骤2:步骤1输出的电源使控制系统持续操舵,控制系统根据动作时序要求向动力系统发出动力电池激活指令,动力系统收到动力电池激活指令后在2s内激活动力电池;
步骤3:动力电池激活后电源分为两路,一路电源为动力装置输出动力电源,动力装置开始启动并运转,另一路电源经DC/DC电源一级变换后与热电池输出的30V~50V的电源续接,两路电源续接后再经DC/DC电源二级变换为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提供电源。
所述的动力电池包括热电池和铝氧化银电池。
所述的步骤3中的DC/DC电源一级变换为将动力电池的输出电源变换为电压30V~50V。
所述的步骤3中的DC/DC电源二级变换为将续接电源的电压变换为仪表所需的电压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入水后自主激活、快速稳定供电及启动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水下航行器入水前未上电,入水后自主激活,快速稳定供电及启动的问题,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水下航行器与使用平台的依赖性,同时,动力电池在水下可靠激活稳定输出,也解决了动力电池的使用安全性问题,在本发明中,水激活电池、热电池、铝氧化银电池三型电池在水下航行器应用领域中的首次结合,也是在电池应用领域内的一个新突破,在水下航行器研究研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水下航行器的水下自主激活稳定输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航行器入水自主激活、稳定输出的设计方法,适用于入水前装置未上电工作,入水后利用链式反应使其自主激活、快速稳定供电及启动的水下航行器,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发射期间水下航行器使用平台的依赖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70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