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污染水源水的一体化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58066.5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0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丁磊;高阳;靳晓鹏;马江雅;钟梅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杜袁成 |
地址: | 243002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水源 一体化 处理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微污染水源水的一体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微污染水源水从进水管(1)进入水箱(2),所述微污染水源水通过第一提升泵(3)及第一连接管(4)进入预氧化反应器(6)内,然后通过静态管道混合器(5)向所述预氧化反应器(6)中投加高铁酸钾,所述预氧化反应器(6)中设有第一变速搅拌器(16),经混合搅拌得到高铁酸盐预氧化后的出水;
(2)将所述高铁酸盐预氧化后的出水通过高低堰进入机械絮凝池(7)内,进行充分絮凝得到经过絮凝反应的出水;
(3)将所述经过絮凝反应的出水通过导流孔自流进入斗型平流式沉淀池(8),进行絮凝沉淀得到经过沉淀后的出水;
(4)将所述经过沉淀后的出水通过高低堰流入磁性离子交换树脂悬浮床反应器(9)内,经过磁性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后的水进入陶瓷膜过滤反应器(10)进行过滤,得到过滤后的出水;
(5)利用第二提升泵(11)并通过第二连接管(12)将所述过滤后的出水送至清水箱(14)内,所述清水箱(14)通过导流孔与加氯箱(13)连接,所述清水箱(14)中的水进行消毒处理,最后从出水管(15)流出符合饮用标准的水;
所述步骤(1)中所述微污染水源水在所述水箱(2)内的停留时间为1-2h;所述微污染水源水在所述预氧化反应器(6)中的反应时间为10min-30min,高铁酸钾在所述预氧化反应器(6)中的投加量为0.6g/L-1.0g/L;
所述步骤(4)中所述磁性离子交换树脂悬浮床反应器(9)内磁性离子交换树脂的投加量为10mL/L-30mL/L;所述经过沉淀后的出水在所述磁性离子交换树脂悬浮床反应器(9)内的吸附时间为60min-90min;在所述陶瓷膜过滤反应器(10)内的过滤时间为10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源水的一体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高铁酸盐预氧化后的出水在所述机械絮凝池(7)内的絮凝时间为2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源水的一体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经过絮凝反应的出水在所述斗型平流式沉淀池(8)中的沉淀时间为30min。
4.一种微污染水源水的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进水管(1)、水箱(2)、静态管道混合器(5)、预氧化反应器(6)、机械絮凝池(7)、斗型平流式沉淀池(8)、磁性离子交换树脂悬浮床反应器(9)、陶瓷膜过滤反应器(10)、加氯箱(13)、清水箱(14)、第一提升泵(3)、第二提升泵(11)及出水管(15);所述进水管(1)与所述水箱(2)连接,所述水箱(2)的出水管连接第一提升泵(3)的进水口,所述第一提升泵(3)的出水口连接所述预氧化反应器(6)的进水管,所述静态管道混合器(5)设置在所述第一提升泵(3)与所述预氧化反应器(6)之间的第一连接管(4)上,所述预氧化反应器(6)与所述机械絮凝池(7)通过高低堰连接,所述机械絮凝池(7)与所述斗型平流式沉淀池(8)通过导流孔连接,所述斗型平流式沉淀池(8)通过高低堰与所述磁性离子交换树脂悬浮床反应器(9)及所述陶瓷膜过滤反应器(10)连接,所述陶瓷膜过滤反应器(10)的出水管连接所述第二提升泵(11)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提升泵(11)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清水箱(14)的进水管,所述加氯箱(13)与所述清水箱(14)通过导流孔连接,所述出水管(15)与所述清水箱(1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源水的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氧化反应器(6)、机械絮凝池(7)、磁性离子交换树脂悬浮床反应器(9)及所述陶瓷膜过滤反应器(10)中均设有变速搅拌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源水的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离子交换树脂悬浮床反应器(9)与所述陶瓷膜过滤反应器(10)制成一体化反应器,所述磁性离子交换树脂悬浮床反应器(9)设置在所述一体化反应器的下部,所述陶瓷膜过滤反应器(10)设置在所述一体化反应器的上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806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延缓衰老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百香果味牛腊巴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