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网荷互动终端分时复用检测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58249.7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09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田正其;徐晴;周超;祝宇楠;欧阳曾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闫方圆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互动 终端 分时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网荷互动终端分时复用检测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功率源模块、开出量模块、开入量模块、功率源切换模块,开出量切换模块,开入量切换模块、主机ready检测模块、CPU模块、第一测试主机和第二测试主机,通过硬件实现功率源信号、开出量测试信号、开入量测试信号的两路输出或者输入,并通过CPU模块控制功率源信号、开出量测试信号、开入量测试信号的分时复用,实现对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一对二的分时检测,提高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检测效率,缩短测试周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网荷互动终端分时复用检测装置及方法,属于电网调度自动化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源网荷”的智能网荷互动终端是为电源、电网、用电负荷三者之间建立的大规模供需友好互动系统。在发生紧急电网事故或大容量区外来电受限等电力供应突发事件时,由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根据情况,智能判断所需控制负荷,再通过智能网荷互动终端根据负荷的性质,由一般到重要的顺序自动切断所需的控制负荷,可在确保不影响客户人身设备安全和生产产品损失前提下,实现负荷的群控。
目前,对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检测一般采用终端测试仪对智能网荷互动终端进行测试,测试内容主要是遥测、遥信、遥控等三遥功能的测试,终端测试仪对智能网荷互动终端进行的是一对一测试,测试效率偏慢,测试周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终端测试仪对智能网荷互动终端,一对一测试,测试效率偏慢,测试周期长的问题。本发明的智能网荷互动终端分时复用检测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网荷互动终端分时复用检测装置,包括功率源模块、开出量模块、开入量模块、功率源切换模块,开出量切换模块,开入量切换模块、主机ready检测模块、CPU模块、第一测试主机和第二测试主机,
所述功率源模块、开出量模块、开入量模块用于提供测试智能网荷互动终端所用的功率源信号、开出量测试信号、开入量测试信号,所述功率源模块、开出量0模块、开入量模块分别与CPU模块相连接,所述功率源模块、开出量模块、开入量模块还分别通过物理接口对应的功率源切换模块,开出量切换模块,开入量切换模块相连接;
所述功率源切换模块与CPU模块相连接,负责接收CPU模块的功率源切换指令,根据CPU模块的功率源切换指令切换其内部的单刀双掷继电器,单刀双掷继电器用于将功率源信号转换成两路输出,实现功率源信号的硬件隔离和分时复用;
所述开出量切换模块与CPU模块相连接,负责接收CPU模块的开出量切换指令,根据CPU模块的开出量切换指令切换通过其内部的输入输出接口,该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将开出量测试信号转换成两路信号输出,且根据CPU模块的开出量切换指令保持一路输出正常工作;
所述开入量切换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接,负责接收CPU模块的开入量切换指令,根据CPU模块的开入量切换指令切换通过其内部的输入输出接口,该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将开入量测试信号转换成两路信号输入,且根据CPU模块的开入量切换指令保持一路输入正常工作;
所述主机ready检测模块与CPU模块相连接,所述主机ready检测模块还通过ready信号线分别与第一测试主机、第二测试主机相连接,所述CPU模块通过主机ready检测模块检测第一测试主机、第二测试主机的ready信号;
所述功率源切换模块,开出量切换模块,开入量切换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测试主机、第二测试主机相连接;
所述第一测试主机、第二测试主机,可分别连接需要测试的智能网荷互动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82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