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化带雨水自动收集灌溉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58812.0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1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宁 |
主分类号: | A01G25/00 | 分类号: | A01G25/00;A01G25/16;E03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化带 雨水 自动 收集 灌溉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领域,具体地,涉及绿化带雨水自动收集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雨水收集利用是指通过汇总管对雨水进行收集,通过雨水净化装置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达到符合设计使用标准。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就是来自海洋。动植物的生长、生存都离不开水,我们的生存与发展同样离不开水,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自然资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时空分布又极不均匀的国家。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降水及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在夏季的几个月中;连丰、连枯年份交替出现,造成一些地区干旱灾害出现频繁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节能呼声越来越高,使得雨水回收再利用也越来越被人重视。采用雨水收集系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传统城市雨水收集是在雨水落到地面上后,一部分通过地面下渗补充地下水,不能下渗或来不及下渗的雨水通过地面收集后汇流进入雨水口,再通过收集管道收集后,排入河道或通过泵提升进入河道。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传统的雨水管理模式经常会造成城市洪灾、雨水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大量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主要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绿化带中的雨水收集后通常是直接就进行灌溉,并没有合理的进行利用,在旱季仍然需要人工进行灌溉,智能化程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绿化带雨水自动收集灌溉系统,解决了现有的绿化带雨水收集灌溉智能化程度较低,灌溉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系统设计合理,智能化程度较高,灌溉效果较好的技术效果。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提供了绿化带雨水自动收集灌溉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收集单元,用于收集雨水,并将收集的雨水传输至蓄水单元;
蓄水单元,用于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存储;
第一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多个湿度传感器,多个湿度传感器分别安装在绿化带的不同区域;
灌溉单元,用于将蓄水单元中的水灌溉至预设区域;
控制单元,用于基于第一检测单元的检测信息对灌溉单元的开启或关闭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雨收集单元内设有处理模块,用于对雨水进行过滤和消毒。
进一步的,灌溉单元包括主管、多个支管;主管一端与蓄水单元连接,主管另一端通过分流阀与多个支管同时连接,支管上设有电动阀门,电动阀门与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当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湿度小于阈值时,则控制单元开启相应区域对应的电动阀门进行灌溉。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报警单元,用于蓄水单元中的水位低于阈值时进行报警。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基于第一检测单元的检测信息对灌溉单元的开启的时长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对蓄水单元中的水质进行检查,并生成检测报告。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通讯单元,用于将收集单元收集的该区域的降雨量信息发送给相关部门。
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解决了现有的绿化带雨水收集灌溉智能化程度较低,灌溉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系统设计合理,智能化程度较高,灌溉效果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图1是本申请中绿化带雨水自动收集灌溉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绿化带雨水自动收集灌溉系统,解决了现有的绿化带雨水收集灌溉智能化程度较低,灌溉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系统设计合理,智能化程度较高,灌溉效果较好的技术效果。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相互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范围内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考图1,本申请提供了绿化带雨水自动收集灌溉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收集单元,用于收集雨水,并将收集的雨水传输至蓄水单元;
蓄水单元,用于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存储;
第一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多个湿度传感器,多个湿度传感器分别安装在绿化带的不同区域;
灌溉单元,用于将蓄水单元中的水灌溉至预设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宁,未经王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88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