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总线型高密度测斜系统和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959678.6 申请日: 2017-10-16
公开(公告)号: CN107702696A 公开(公告)日: 2018-02-16
发明(设计)人: 何钦;毛吉化;李建锋;张记峰;苏瑞明;阮园园;邝婧雯;卢金赟;李衍航;张贵鑫;钟玮;林西贤;王年忠;陈校;彭呈辉;张英颂;李华丰;李福亮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北京联睿科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1C9/00 分类号: G01C9/00
代理公司: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代理人: 谭英强
地址: 510600 广东省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线型 高密度 系统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工程检测领域,尤其是一种总线型高密度测斜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是二级及以上监测安全等级工程必测项目,广泛应用与基坑、隧道、边坡、地基、轨道交通、尾矿、大坝工程的安全监测中。就建筑基坑而言,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表4.2.1,一、二级建筑基坑,深层水平位为应测,三级建筑基坑为宜测;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表4.2.1,监测安全等级为一、二级,深层水平位为应测项目,监测安全等级三级为选测。因此,深层水平位移的应用广泛,是工程监测不可或缺的监测项目之一。

测斜仪依据探头是否固定在被测物体上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基坑工程监测中常用的是活动式测斜仪,即先埋设测斜管,每隔一定的时间将探头放入管内沿导槽滑动,测量间距宜为0.5m(Li=0.5m),通过量测测斜管每0.5m斜度变化推算水平位移。固定式测斜仪是将测斜探头作为单点传感器,每隔一定固定距离(一般3~8m,即Li=3~8m),埋设于测斜管中,通过假定传感器之间测斜管斜度与传感器测量斜度变化相同,从而推算水平位移。测斜原理图1,左侧竖直的为基准线,右侧的曲线为变形后曲线,阴影部分为测斜仪,计算公式为:ΔSi=(θii-1).L,其中ΔSi为深度i处水平位移变化量,θ为深度i处重复测量的倾角变化量,L为量测间隔。

现有的活动式测斜仪作为目前工程监测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通过预埋测斜管,数据采集中,每n/2米(n为整数)进行数据采集,然后计算水平位移,具有便携、经济、数据采集密度高等特点,然而其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诸多缺点:

第一、测量辅助设施(测斜管)埋设难度高:测斜管通长绑扎于预制钢筋笼上,并在工程桩浇筑前同钢筋笼同步下放至钻孔内,然后与支护桩一体浇筑,后经桩头破除,续接及砌筑保护墩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辅助设施的埋设,而在整个工序中,因测斜管接管不牢、密封不紧、吊装变形、方向错位等任何一个疏漏,均可造成该部位支护结构无法进行深层水平位移测量。若采用在桩身旁土体进行钻孔埋设,则同样面临沉管困难、测斜管周边填充不密实、泥浆沉淀导致深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土体与支护结构变形不协调及埋设费用高昂等多种问题。

第二、劳动强度大、数据采集慢:活动式测斜的数据采集主要采用人工提升测斜传感器,每0.5m悬停,待数据稳定采集测斜数据,为减小误差,采用正、反测两次。以25米测斜孔计算,假定每次悬停5秒待数据稳定,则在整个数据采集中,设备下放50m,提升50m,人工需悬停100次,500秒,整个采集过程单孔只是要约15分钟,若一般工程按15孔计算,则,单独测斜项目需2个人不停采集225分钟(即约3.5小时),劳动强度十分大,采集效率低。

第三、数据精度差:有测斜原理(详见本文第1节)可知,岩土体或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采用某深度0.5米长度内倾角变化量值,通过换算得到该深度的水平位移变化量,单点位移计算如下:

ΔSi=(θii-1).L

ΔSi—深度i处水平位移变化量;

θ—深度i处重复测量的倾角变化量;

L—量测间隔。

由公式可知,其主要误差源有:θ重复测量中深度无法完全保持一致,导致i深度处水平位移计算误差。

现有的固定式测斜仪主要应用于需永久监测的工程,如大坝、永久边坡、尾矿等,其具备数据自动采集、远程传输、采集频次高、单点精度高等特点,然而其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诸多缺点:

第一、测量辅助设施(测斜管)埋设难度高:与活动式测斜仪同,不在叙述;

第二、设备成本高:单点固定式采集仪国内外价格差异极大,大致为1500~20000元/点,一般工程限于造价无法应用;

第三、采集密度低,数据拟合度差:鉴于成本原因,固定式测斜仪一般安装间隔为3~10m一点;且,因单个传感器需引线至测斜管口(管口直径70mm),传感器过多将导致导线太多无法进行安装。因此,固定式测斜仪所测量数据所绘制数据曲线与实际变形拟合度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北京联睿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北京联睿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96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