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报警方法、系统及智能移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60265.X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0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修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修球 |
主分类号: | G08B25/00 | 分类号: | G08B25/00;G08B25/0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314 | 代理人: | 高瑞,冯小梅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报警 方法 系统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报警方法、系统及智能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报警系统产品,如平安钟、拔打报警电话、紧急按钮、报警手表、用于定位的唯一路灯编码、就近区块化民警现场报警、语音报警等等,但这些报警装置及方式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缺陷与不足。有的是固定地点报警不方便;有的需要用户认识字,不适合老人、小孩报警;有的需要用户打开手机选择多层功能菜单,操作过程繁锁;打电话给亲人或公安局,也要说明求救内容;对于被胁持、不方便或不能语音说明、不方便打开手机、不能确定所处位置、报警时间有限等等情况下是无法正常报警的;同时常规用户紧急求救打电话给自己亲朋好友电话时,还存在亲朋好友不在线的状况,导致无法及时响应的问题。
另外,形式多样的报警设备和不同的报警类型需求,导致没有统一的报警服务平台,且不同类型报警信息都报到110报警中心也无形中增加110报警中心的负担,如一般性救援、健康服务等就没有必须占用警察资源。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已经成为普通民众的必需品和随身装置,因此市场迫切需求即能快捷求救报警,又不能有频繁误报影响警察资源,还要有24小时专业及时有效地提供包括安全在内的救援、健康、保险等其它保姆式的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智能报警方法、系统及智能移动终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智能报警方法,智能移动终端进行以下步骤:
S11.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
S12.判断所输入的指纹信息是否与预先存储的指纹信息一致;
S13.在一致时,获取当前的自身状态信息和/或周边环境信息和/或用户健康信息,并生成报警信息;
S14.发送所述报警信息。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3中,获取当前的自身状态信息的步骤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个:
通过陀螺仪、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获取当前的自身三维姿态信息;
通过GPS模块或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获取当前的用户位置信息;
通过磁场传感器获取当前的用户方向信息;
通过距离传感器获取当前的智能终端与用户的距离信息。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3中,获取当前的周边环境信息的步骤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个:
通过麦克风获取当前预设时段的音频信息;
通过摄像头获取当前预设时段的视频信息或图片信息;
通过光线传感器获取当前的光线信息;
通过紫外线传感器获取当前的光线紫外线信息;
通过气压传感器获取当前的气压信息。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3中,获取当前的用户健康信息的步骤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个:
通过心率传感器获取当前的用户心率信息;
通过血氧传感器获取当前的用户血氧信息。
优选地,还包括:
而且,所述步骤S12为:
判断所输入的指纹信息是否与预设的其中一个指纹信息一致,其中,预先存储多个指纹信息,且每个指纹信息均对应一报警类型;
所述步骤S13为:
在一致时,获取相应的报警类型,获取当前的自身状态信息及周边环境信息,并生成报警信息。
优选地,还包括:所述步骤S14为:
将所述报警信息发送至云服务器;
而且,在所述步骤S14之后,还包括:
云服务器对所接收的所述报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判断是否为误报警,若否,则根据报警类型,将所述报警信息转发至相应的救援系统。
本发明还构造一种智能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并实现以上方法。
本发明还构造一种智能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以上所述的智能移动终端。
优选地,还包括与多个救援系统互通互联的云服务器,而且,
所述云服务器,用于对所接收的所述报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判断是否为误报警,若否,则将所述报警信息转发至相应的救援系统。
优选地,所述救援系统为小区物业管理系统、110紧急救援系统、120医院急救系统、119火警救援系统、保险系统、安保系统、紧急联系人的智能移动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修球,未经李修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02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久坐监测提醒薄膜坐垫
- 下一篇:基于NB‑IoT的联网报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