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高速列车旅客舒适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61736.9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0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8 | 分类号: | G01M17/08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2 | 代理人: | 孙一峰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高速 列车 旅客 舒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牵引动力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确定高速列车旅客舒适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车体受到轨道激扰而导致自身振动加剧,由此带来的乘员舒适性问题也愈发显著。目前国内外关于列车振动舒适性评价指标(UIC513、GB5599-85等)都是通过测量车厢某些位置处的振动响应来评价列车的平稳性,并未考虑乘客自身的振动特性。
为准确分析高速列车实际运行时人体所受的振动,研究乘坐舒适性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杜阳阳利用实验的方法,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利用集总参数法求得人体各部位刚度和阻尼等力学参数,建立了人体集中参数模型。张鄂建立了四自由度坐姿人体垂向振动模型,根据实验数据确立了模型参数,并通过模型研究了人-车系统人体的振动特征;Liang针对无靠背人体坐姿垂向振动特性研究情况,分析了大量文献报告的人体坐姿试验数据、人体建模方法、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及结果;张济民建立了坐姿人体轨道车辆运动方程,研究在车体中心位置处,人体乘坐时头部和内脏的振动响应;汤小红等建立了关于列车卧铺乘员的人-铺-车辆振动系统空间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在不平顺激励下的卧姿人体垂直振动特性,并对头部和臀部两部位加速度1/3倍频程进行计权,得出乘坐舒适性评级。王英杰将人体视为依附于车厢底板上的单自由度系统,分析车体振动与人体振动的差异,同时得出长波长对人体响应的影响较为明显的结论。上述研究针对人体振动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建模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考虑到高速列车座位分布的实际情况,不同位置处乘客感受车体振动的响应会有所差异。同时,由于人体各个器官共振频率不同,因此对车体振动响应特性也会存在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以轨道不平顺信号作为激励,得出车体不同位置处实际垂向振动响应,并以此作为人体模型激励,研究列车运行过程中人体系统动力响应,并直接通过人体振动响应来评价人体乘坐舒适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确定高速列车旅客舒适度的方法,首先,建立高速列车振动模型和人体垂向振动模型,并进行人体垂向振动参数辨识得到人体垂向振动模型参数;然后,以轨道不平顺信号作为输入激励加载到列车振动模型,得到测点处的振动加速度响应;再将振动加速度响应信号作为输入激励输入人体垂向振动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得到测点处人体的振动加速度响应和振动程度响应;最后,分析仿真结果,评定旅客舒适度。
进一步的,所述高速列车振动模型为27自由度模型,为其中,Mc为列车质量矩阵;Cc为列车阻尼矩阵;Kc为列车刚度矩阵;G为轨道输入分布矩阵;q为轨道不平顺输入矩阵;X为列车振动位移矩阵;27自由度包括车体沉浮、点头、侧滚、横移和摇头;两个转向构架沉浮、点头、侧滚、横移和摇头以及四组车轮对的横移、沉浮和摇头。
进一步的,在设定人体双手及下臂平平放于座椅扶手上,双脚置于地面,并且不考虑座椅靠背对人体垂向振动的影响下,所述人体垂直模型为9自由度模型,包括9大质量块,分别为人体头颈部质量块、上躯干质量块、内脏质量块、下躯干质量块、臀部含大腿质量块、左下肢质量块、右下肢质量块、左上肢质量块和右上肢质量块;各质量块的质量为mi(i=1,2,…,9),单位Kg;各质量块均取垂向自由度,且与相邻质量块间利用弹簧阻尼连接,各质量块间弹簧连接的刚度系数为ki(i=1,2,…,14),单位为N/m;阻尼系数为ci(i=1,2,…,14),单位为Ns/m;座椅与车地面之间弹簧刚度系数为kS,阻尼系数为cs;
所述人体9自由度模型为其中,Z为人体各部位质心的垂向位移向量;Mr为人体各部位质量矩阵;Cr为人体各部位间阻尼矩阵;Kr为人体各部为间刚度矩阵;B为系数矩阵;QS为激励矩阵。
进一步的,其中δ为座椅振动位移,ms为座椅质量。
进一步的,人体垂直振动模型参数辨识的方法为:首先,对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人体各部位响应传递函数表达式;接着,选取传递函数实验数据、建立目标函数;最后,给定待标识参数的数值并赋予约束条件,进行辨识,待满足精度要求后,给定的待标识参数对应的模型参数是最终得到的模型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17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