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固定于空心墙的重型搁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62007.5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0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胡恒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克森木业(滁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29/087 | 分类号: | A47G29/087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6 | 代理人: | 陈思聪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空心 重型 搁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具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固定于空心墙的重型搁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住宅。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人们会在自己的住宅中购买各种各样的家具。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器具设施大类。家具也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创新,到如今门类繁多,用料各异,品种齐全,用途不一,家具是建立工作生活空间的重要基础。家具是由材料、结构、外观形式和功能四种因素组成,其中功能是先导,是推动家具发展的动力;结构是主干,是实现功能的基础。这四种因素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由于家具是为了满足人们一定的物质需求和使用目的而设计与制作的,因此家具还具有材料和外观形式方面的因素。
搁板是常见的一种家具构件,搁板就是悬空固定于墙壁上的板件,家具行业内搁板现有的固定方式是用隐藏式搁板钉固定在墙体内,该结构对墙体的质量有很高要求,并且无法固定搁板的前后方向,在使用过程中极易松脱跌落,容易对用户的身体产生伤害,这就为人们的使用带来了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固定于空心墙的重型搁板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固定于空心墙的重型搁板结构,包括膨胀螺栓、搁板支撑架、螺栓拍盖和搁板,所述搁板支撑架安装在墙体上并且搁板支撑架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墙体上,螺栓拍盖安装在搁板支撑架上并且螺栓拍盖覆盖在膨胀螺栓的外部,搁板支撑架上设置有U型槽并且U型槽位于膨胀螺栓的下方,搁板插入U型槽中并且搁板采用自攻螺丝固定在墙体上,搁板支撑架的下部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一端与搁板相连,加强筋的另一端与墙体相连,搁板支撑架采用铝型材制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U型槽处设置有用于隐藏自攻螺丝的塑料拍盖,螺栓拍盖采用塑料材质制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搁板远离U型槽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立柱的固定旋钮,立柱的底端安装在地面上,立柱上设置有用于挂物品的悬挂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搁板的上端设置有插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该结构通过膨胀螺栓、搁板支撑架和搁板的配合,使得该结构的承重力主要由搁板支撑架及墙体承受,大幅降低膨胀螺栓的承重力,而且膨胀螺栓主要受力方向不再是垂直方向,而是前后方向受力,确保搁板承重力大而且使用安全性好;该结构设置有固定旋钮,可以插入带有悬挂架的立柱,不仅提高了该结构的承重能力,还可以悬挂物品;搁板的插槽中设置有隔板,可以将搁板分隔成不同的区域,物品摆放有序。
附图说明
图1为可固定于空心墙的重型搁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固定于空心墙的重型搁板结构中螺栓拍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可固定于空心墙的重型搁板结构中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墙体,2-膨胀螺栓,3-搁板支撑架,4-螺栓拍盖,5-搁板,6-自攻螺丝,7-U型槽,8-固定旋钮,9-插槽,10-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可固定于空心墙的重型搁板结构,包括膨胀螺栓2、搁板支撑架3、螺栓拍盖4和搁板5,所述搁板支撑架3安装在墙体1上并且搁板支撑架3采用膨胀螺栓2固定在墙体1上,螺栓拍盖4安装在搁板支撑架3上并且螺栓拍盖4覆盖在膨胀螺栓2的外部,搁板支撑架3上设置有U型槽7并且U型槽7位于膨胀螺栓2的下方,搁板5插入U型槽7中并且搁板5采用自攻螺丝6固定在墙体1上,搁板支撑架3的下部设置有加强筋10,加强筋10的一端与搁板5相连,加强筋10的另一端与墙体1相连,搁板支撑架3采用铝型材制作。U型槽7处设置有用于隐藏自攻螺丝6的塑料拍盖,螺栓拍盖4采用塑料材质制作。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克森木业(滁州)有限公司,未经马克森木业(滁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20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