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α-纳米氧化铝改性的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62010.7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38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杜玮辰;汪绪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恒逸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92 | 分类号: | D01F6/92;D01F1/10;C08G63/183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俞润体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氧化铝 改性 聚酯纤维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聚酯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α‑纳米氧化铝改性的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1)α‑纳米氧化铝的无定型氧化铝包覆:将α‑纳米氧化铝粉体分散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加热,调节pH,再滴加入硫酸铝溶液,同时用稀硫酸调节pH,滴加完后继续搅拌熟化,洗涤至中性后烘干;(2)α‑纳米氧化铝的聚乙二醇包覆:将粉体与水、聚乙二醇、分散剂混合后球磨,洗涤、烘干后得到改性α‑纳米氧化铝;(3)凉感聚酯纤维的制备。本发明采用改性α‑纳米氧化铝代替传统冰凉母粒,在聚酯熔体中分散性较好,纺丝过程中对于设备压力较小,得到的纤维凉感明显,并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酯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α-纳米氧化铝改性的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酯纤维面料由于其良好的抗皱性、保形性,强度较高,挺括,并且制造成本较低,被广泛应用于服装领域。而由于消费理念的改变,人们对于夏季服装的要求已不仅仅满足于其外观的时尚性,更注重于其内在的凉爽舒适性。在这样的趋势下,凉感纤维应运而生。传统的凉感纤维通常选用天然云母、玉石粉体等作为添加剂,利用其优异的热传导能力及抗紫外性能,对常规聚酯纤维进行改性。
如申请号201110325475.4,201110325475.4,201710074517.9,将含有云母、玉石或珍珠等粉体的冰凉母粒与常规聚酯进行熔融共混纺丝,经十字形喷丝板喷出,得到十字形冰凉聚酯纤维,以其制成的服装面料具有良好的吸湿、凉爽功能。但由于云母、玉石、珍珠等均为天然材料,将其粉碎成纳米级较为困难,且容易发生团聚,在聚酯熔体中分散性相对较差,对于纺丝设备压力较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传统冰凉聚酯纤维在纺丝过程中对设备压力较大,凉感不明显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α-纳米氧化铝改性的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该改性方法较为简单。改性后的α-纳米氧化铝粉体在聚酯熔体中分散性较好,纺丝过程中对于设备压力较小,得到的纤维凉感明显,并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α-纳米氧化铝改性的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α-纳米氧化铝的无定型氧化铝包覆:
将α-纳米氧化铝粉体分散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加热,调节pH,再缓慢滴加入硫酸铝溶液,同时用稀硫酸调节pH,滴加完后继续搅拌熟化,洗涤至中性后烘干。
(2)α-纳米氧化铝的聚乙二醇包覆:
将步骤(1)制得的粉体与水、聚乙二醇、分散剂混合后球磨,洗涤、烘干后得到改性α-纳米氧化铝。
(3)凉感聚酯纤维的制备:
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改性α-纳米氧化铝和助剂加入聚合釜中反应后经纺丝制成凉感聚酯纤维。
本发明采用α-纳米氧化铝粉体作为凉感聚酯纤维添加剂。由于α-纳米氧化铝粉体一般采用湿法烧结制备,粒径可以有效控制在纳米级,无需经过粉碎处理。对其进行表面处理后,可改善其在聚酯熔体中的分散性和界面相容性,纺丝过程对于设备压力较小。且α-纳米氧化铝是一种远红外发射材料,导热系数也极高,制得的α-纳米氧化铝型凉感聚酯纤维凉感明显,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在步骤(1)中,先以硫酸铝作为前驱体,对α-纳米氧化铝表面进行无定型氧化铝包覆,由于无定型氧化铝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且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更容易发生接枝反应。
在步骤(2)中,对α-纳米氧化铝表面进一步包覆聚乙二醇,包覆聚乙二醇后,在后续聚合反应中能够减小α-纳米氧化铝在熔体中的空间位阻,与熔体的相容性更好,更易于分散。
作为优选,步骤(1)中,α-纳米氧化铝粉体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后的质量分数为10-30%,硫酸铝溶液质量分数为5-20%,稀硫酸质量分数为5-25%,控制氧化铝包覆层与α-纳米氧化铝的质量比为1-5: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恒逸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恒逸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20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