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62861.1 | 申请日: | 2014-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2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服部高幸;山内康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34 | 分类号: | H01M2/34;H01M10/42;H01M10/052;H01M10/0587;H01M10/0566;H01M4/6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蒋亭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 ||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其母案申请的申请号:201480036026.X(PCT/JP2014/003085),申请日:2014.6.10,发明名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用于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EV、PHEV)的驱动用电源等的车载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除了防爆用的安全阀以外还具备压力检测式的电流阻断机构。压力检测式的电流阻断机构通过异常时在电池内部快速产生的气体而启动,通过阻断流入的电流从而防止电池的破裂甚至起火,为此而设置。
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作为用于使电池容量增大的手法之一,已知提高充电电压。另外,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变成过充电状态时的安全对策,已知在非水电解液中添加叔戊基苯、联苯(参照专利文献1)、环烷基苯化合物、具有与苯环相邻的季碳的化合物等(参照专利文献2)过充电抑制剂。然而,若为了提高电池容量而提高充电电压,则即使在根据过充电抑制剂的种类而设定为通常使用范围的电压下,过充电抑制剂也会分解,在充放电循环后担忧电池特性的降低和安全性的降低。
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还已知通过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合剂中添加碳酸锂(Li2CO3),从而提高过充电耐性(参照专利文献3)。若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合剂中添加碳酸锂,则过充电时等、对电池施加高电压时由正极板产生二氧化碳,由此能够确实地使压力检测式的电流阻断机构先于防爆用的安全阀而启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2/059999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8679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4-3282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具有电流阻断机构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担心即使电流阻断机构启动而流入的电流被阻断,若在电流阻断机构的附近存在非水电解液,则在施加异常的高电压时也会通过非水电解液而再导通。而且,使用添加了过充电抑制剂的非水电解液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根据过充电抑制剂的种类有时产生可燃性气体,因此还担心因在电流阻断机构再导通时产生的火花而起火。
因此,上述构成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需要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可以提供如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其具有:
在正极芯体上形成有正极合剂层的正极板、
在负极芯体上形成有负极合剂层的负极板、
在所述正极板与所述负极板夹着间隔件而相互绝缘的状态下被卷绕的卷绕电极体、
非水电解液、
与所述正极板及所述负极板中的至少一个电连接的压力感应式的电流阻断机构、和
外包装体,
在所述外包装体内具有存在于所述卷绕电极体外的剩余电解液,
所述剩余电解液的液面的高度被设为在横置所述外包装体时,不与所述电流阻断机构的构成部件接触的高度。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即使横置外包装体,电流阻断机构的构成部件也难以与非水电解液接触,因而在电流阻断机构启动而流入的电流被阻断的情况下,即使施加异常的高电压,电流阻断机构也难以再导通。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可以得到由于通过过充电等而电流阻断机构启动后难以再导通因而安全性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图1中,图1A是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俯视图,图1B同样是正视图。
图2中,图2A是沿着图1A的IIA-IIA线的部分截面图,图2B是沿着图2A的IIB-IIB线的部分截面图,图2C是沿着图2A的IIC-IIC线的截面图。
图3是将实施方式的偏平状的卷绕电极体的卷绕结束端侧展开的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2A的IV-IV线的示意截面图。
图5是另外的发明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部分截面图。
图6是图5的放大图。
图7是另外的发明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部分截面图。
图8是沿着图7中的X-X线的部分截面图。
图9是另外的发明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部分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28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极管模组
-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浆料及其合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