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口径光学元件精密洁净装配的自动化抓取装置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63796.4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1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龙凯;易聪之;裴国庆;熊召;袁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25J15/00 | 分类号: | B25J15/00;B25J15/06;B25J13/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口径 光学 元件 精密 洁净 装配 自动化 抓取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大口径光学元件精密洁净装配的自动化抓取装置,包括:
可重构的末端执行器(1),采用真空吸附方式,包括中央主轴单元(3),中央主轴单元(3)顶部设置用于连接操控机械臂(12)的法兰联接盘(2),中央主轴单元(3)通过支撑杆系(5)连接组成吸盘阵列单元(4)的若干能够独立运动的单元体,各单元体通过支撑杆系(5)实现沿中央主轴单元(3)的轴向运动;所述中央主轴单元(3)包括空心主轴(7),空心主轴(7)上自上而下设置有上固定环(8)、可移动环(9)及下固定环(10),空心主轴(7)中内置有一个单自由度伺服气缸系统(11),与可移动环(9)固联装配,按照输入位移指令控制可移动环(9)沿空心主轴(7)的轴线方向上下移动;所述支撑杆系(5)由三组杆件组成,每组杆件的始端分别联接于上固定环(8)、可移动环(9)和下固定环(10)之上;所述支撑杆系(5)的每组杆件的联接方式均为单自由度转动铰链,能够绕着铰链中心销轴上下转动,两个杆件组成一对,末端联接于一个真空吸盘阵列单元(4)的单元体上的定位架铰链销轴上;
操控机械臂(12),搭载所述末端执行器(1);
扫码识别器(15),读取光学元件规格;
工艺数据库系统(14);
电气辅助支持系统(16);
计算机控制单元(13),从工艺数据库系统(14)进行数据检索,并操控所述末端执行器(1)、操控机械臂(12)、扫码识别器(15)以及电气辅助支持系统(16);
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盘阵列单元(4)分成两个群组,每一个群组同步上下运动,当可移动环(9)由单自由度伺服气缸系统(11)带动上下移动时,这两个群组的单元体的运动不同步,实际工作的真空吸盘阵列能够吸附的光学元件口径也跟着变化,从而实现对末端执行器(1)的重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口径光学元件精密洁净装配的自动化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盘阵列单元(4)中,每个单元体包括安装有单自由度转动铰链的定位架,在定位架下方安装有多个小型真空吸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大口径光学元件精密洁净装配的自动化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群组中,第一群组中每个单元体的真空吸盘数量为a,第二群组中每个单元体的真空吸盘数量为b,a≠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口径光学元件精密洁净装配的自动化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执行器(1)还包括微型视频跟踪系统(6),所述微型视频跟踪系统(6)包括四个微型视频采集单元,分别安装在末端执行器(1)的四角上,对真空阵列单元四个角附近的空间进行实时图像采集,并传送给计算机控制单元(13)进行状态分析。
5.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大口径光学元件精密洁净装配的自动化抓取装置的方法,当光学元件进入洁净装配环境中的指定装配站位后,首先使用扫码识别器(15)辨识出光学元件的规格型号,并将有关型号信息发送给计算机控制单元(13);计算机控制单元(13)根据光学元件的规格型号从工艺数据库系统(14)中检索其对应的任务操作指令集并按照如下步骤执行任务指令:
步骤1:在计算机控制单元(13)的指令下,末端执行器(1)中的单自由度伺服气缸系统(11)按照指令流程规定的位移量移动,从而带动真空吸盘阵列单元(4)运动,实现末端执行器(1)的重构,调整到对应的口径;
步骤2:操控机械臂(12)根据任务指令调整姿态,携带末端执行器(1)完成与光学元件对准和表面接触,同时,通过微型视频跟踪系统(6)进行过程监控,保障任务的准确安全执行;
步骤3:带有真空泵的电气辅助支持系统(16)开始工作,末端执行器(1)中的真空吸盘阵列单元(4)完成与光学元件的吸附任务;
步骤4:根据指定的装配路径,操控机械臂(12)携带末端执行器(1)进行运动,将元件放置到指定装配工位,通过视频光学系统进行过程监控,保障任务的准确安全执行;
步骤5:完成装配操作后,末端执行器(1)卸载,并由操控机械臂(12)携带末端执行器(1)回复原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未经清华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379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