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64683.6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5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亓丽梅;张雅雯;刘畅;陈智娇;姚远;俞俊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00 | 分类号: | G02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11121 | 代理人: | 赵文利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材料 宽带 赫兹 极化 对称 传输 器件 | ||
1.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在xy平面上沿同一个方向周期排列的基本单元;
每个基本单元包括按顺序排列的五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介质层1-金属层2-介质层3-金属层4-介质层5;
其中金属层2和金属层4是通过光刻或电子束曝光在介质层3两侧构成的金属图形;金属层4构成的图形由金属层2的图形沿轴线旋转90°或镜像对称得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基本单元的长度在几百微米量级范围;周期范围在50~500u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层金属层结构为对边开口方环或“臼”字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介质层1和介质层5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了加工方便,二是为了保护金属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层介质层由有机高分子聚合薄膜材料或氧化硅构成,厚度为微米量级;其中介质层3厚度大于介质层1和介质层5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层选用金、银或铝,厚度大于150n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设置xyz坐标系,超材料在xy平面周期排列,z轴垂直于非对称传输器的表面;
然后,一束x方向偏振的线偏振光沿z轴正向垂直入射到非对称传输器的表面后,由于超材料的作用,大部分透射光为y偏振光;这样,入射的x极化波基本被转换为y极化波;
反之,当x方向偏振的线偏振光沿z轴负向入射时,大部分x方向偏振光被反射或吸收,转换为y偏振的透射光很少;这样,入射的x极化波基本没有转换为y极化波;
将正向和反向入射的器件的x方向偏振的极化转换特性相比,该结构实现了电磁波的非对称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468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辆的弹性的底盘导杆
- 下一篇:用于开式回路机动车辆的液压助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