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茄子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65207.6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3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梓县小水芦柑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C1/00;A01B79/02;C05G1/00;C05G3/04 |
代理公司: | 遵义浩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2112 | 代理人: | 张利秋 |
地址: | 563205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茄子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蔬菜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茄子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茄子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热带为多年生,其结出的果实可食用,颜色多为紫色或紫黑色,也有淡绿色或白色品种,形状上也有圆形、椭圆形、梨形等多种形状。由于茄子是喜温作物,较耐高温,对光周期长短的反应不敏感,只要温度适宜,从春到秋都能开花、结果。由于茄子营养价值高,不仅能帮助维持人体酸碱平衡,多吃还有抗癌的保健功效,对疾病的康复具有相当高的价值,是餐桌上十分常见的家常蔬菜。可根据品种的不同,其食用方法多样,具有口感好、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因而市场需求量较大,栽培种植有良好前景。但茄子传统的种植方法中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壤土质恶化,种植方法繁琐,耗工耗时,同时产量低,效益差。同时,有的种植户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在茄子的种植过程中采用转基因或者药物催熟方法,虽然达到了增产的效果,但却忽视了果实的品质,会影响人们的使用,不利于人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蔬菜的种植成本低、管理方便,摒除农药的使用,对茄子从源头把控,无毒无害、安全实用、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的种植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茄子种植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茄子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包括有品种选择及处理、播种育苗、选地及整地、定植、田间管理、修枝摘叶和采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品种选择及处理:选择耐旱、生长势中等、果实发育速度较快的品种,将种子置于53~56℃温水中浸泡15~20分钟,浸泡过程中不断搅拌,直至降至室温,再用冷水浸泡4~5小时,将种皮外粘液搓洗干净,之后甩干多余水分,用湿布包裹置于26~30℃温度下催芽,催芽过程要使种子保持湿润,当70%的种子胚露白时,即可播种;
(2)播种育苗:播种前,先将苗床淋透水,将催芽过的种子均匀撒在床面上,再覆一层1~2cm厚的细土,然后再用稻草覆盖保湿,最后支小拱棚,覆盖地膜后,保温育苗;
(3)选地及整地:选择排灌良好,保水性好的壤土,经深翻晒白后,亩施40~45kg石灰消毒后整地,按畦面宽1.2~1.5m,沟底宽30~35cm,并施足基肥和土壤改良剂,深埋于畦中间;
(4)定植:选择具有4~5片真叶的健康茄子壮苗,苗龄20~25天,即可移栽定植于种植畦中,亩栽3000~3200株,行距65~70cm、株距50~55cm,定植后及时淋足定根水,并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
(5)田间管理:移栽苗成活后,从缓苗开始生长至结果前,结合浇水亩施3~5kg硫酸钾肥,以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在生长过程中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及病残叶处理;
(6)修枝摘叶:把门茄以下分枝除去,以免枝叶过多,消耗养分,影响通风,并去除烂果;茄苗生长过程中,对于植株下部叶片出现老化时,应分批摘除;茄苗长至50~55cm时,需要及时摘除顶芽并修剪侧枝,并保留主茎和3~4根侧枝;
(7)采收:门茄容易坠秧,因此应及早采收,间隔3~4天采收1次。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茄子种植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选地及整地过程中,所述基肥为每亩施加腐熟的厩肥1000~2000kg、蚯蚓粪100~200kg、氮磷钾复合肥40~50kg和钙镁磷肥20~30kg。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茄子种植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选地及整地过程中,所述土壤改良剂为每亩施加15~20kg,所述土壤改良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麦饭石粉30~35份、油饼20~25份、废菌渣15~20份、废弃烟草叶10~15份、茶树枝叶10~15份、柏树枝粉8~12份、尿素6~8份、硫酸铵4~6份、钼酸铵3~5份、硫酸锌2~4份、硫酸铜2~4份、磷酸钙1~3份和三聚磷酸钠1~3份,其制备方法是先将废菌渣、废弃烟草叶、茶树枝叶和柏树枝粉混合均匀后粉碎成细粉末得营养植物粉备用,同时将尿素、硫酸铵、钼酸铵、硫酸锌、硫酸铜和磷酸钙混合后研磨成细粉得营养矿物粉备用,然后将三聚磷酸钠加入到15~20倍水中,搅拌均匀后,加入麦饭石粉后加热到80~85℃,搅拌混合至原水量的1/5~1/4时,停止加热,在常温条件下自然冷却至室温后,最后加入营养植物粉和营养矿物粉,搅拌均匀,烘干,造粒,即得所述土壤改良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梓县小水芦柑专业合作社,未经桐梓县小水芦柑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52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