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源稳定分解复合功能低温提质炉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65423.0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3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会宽;孟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榆林煤化工产业促进中心 |
主分类号: | C10B53/00 | 分类号: | C10B53/00;C10B57/1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93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 分解 复合 功能 低温 提质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深加工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源稳定分解复合功能低温提质炉。
背景技术
煤的热解是指煤在隔绝空气或者惰性气氛的条件下,当持续加热至较高温度时,所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的复杂过程。煤热解是煤加工转化,如燃烧、气化、液化等工艺中极为重要的中间过程。煤热解能够制得煤气、焦油和半焦。与气化或液化工艺过程相比,煤热解的工艺简单,加工条件温和,投资少,生产成本低。
根据热解条件和方式,煤热解可作如下分类:
1、按热解最终温度分为低温热解(450~650℃),以制取焦油为目的;中低温热解(600~900℃),以生产煤气为主;中温热解(700~900℃);高温热解(900~1200℃);超高温热解(>1200℃)。
2、按气氛分为普通热解(惰性气氛)或传统热解、加氢热解和催化加氢热解。
3、按固体颗粒与气体在床内的相对运动状态分为移动床、流化床和气流床(夹带床)。
4、按加热方式分为内热式热解、外热式热解和内外热并用式热解。
5、按热载体方式分为固体热载体热解、气体热载体热解和气-固热载体热解。
目前现有低温直立提质炉主要是内燃和外然内热炉型,其中内燃内热式干馏炉得到的煤气热值不高,同时只能适合小粒煤和块煤,焦油收率只有6%,焦油收率较低。外燃内热式干馏炉煤气热值高,固体产品质量较好,但是焦油收率也在6%左右,焦油收率也不高。如专利CN202730059U记载,主要是将可燃气体在直立炉内的燃烧室燃烧得到热载气进入炭化室对煤加热提质,但是此提质存在如果是煤粒较小时,炭化室布料板不起作用,因为煤层较厚,透气性较差,加热不均匀导致夹生情况发生,同时混合烃类产品收率较低,因此该提质炉只适合块煤加热提质。鉴于目前内燃内热式和外然内热式提质炉热解焦油收率较低,另外尤其粉煤热解过程中焦油含尘较多,严重影响了焦油品质。目前内燃与外燃结合设计的内热式直立炉还没有结合加氢热解技术,严重制约煤的提质利用率,影响了煤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氢源稳定分解复合功能低温提质炉,使煤热解产生的碎片能及时得到氢源稳定被分解,提高焦油收率以及固体产品的品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包括设置在炉体上方的布料槽,所述的布料槽与炉体内部连通,炉体的顶部设有除尘引流装置,除尘引流装置能够排出炉内产生的气体;所述炉体的内腔中设有多个用于疏松下落煤体的扰动装置,扰动装置的下方依次设有加氢装置与热分解装置,热分解装置产生的固体产品经过第一冷却装置输送至排固装置,并经过第二冷却装置冷却后输出。
所述的布料槽包括漏斗形头部以及连接在漏斗形头部下方的连通管,所述的漏斗形头部当中通过倒置三角形结构以及呈梯度间隔排布在倒置三角形结构两侧的斜壁组成的槽道,斜壁与三角形结构的侧面平行。
除尘引流装置包括圆筒状的引流管,引流管经过除尘箱连接导气槽,通过引流管将炉内产生的气体排出至炉体外部的煤气净化装置。
所述的导气槽为喇叭状结构,喇叭状结构的壁面为平面或者弧面;除尘箱的顶面为弧面。
所述的热分解装置包括按煤体下落方向设置在上方的第一布料布热装置以及设置在下方的第二布料布热装置。
第一布料布热装置采用空心的柱状结构,多根柱状结构横向间隔固定,相邻层之间的柱状结构交错布置;柱状结构的端面开设有进气口,且正对除尘引流装置下落煤体的面为第一布料面,与之相对的面为第一布热面;所述的第一布料面为渐扩型结构的封闭面,所述的第一布热面为渐缩型结构且间隔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布热孔。
第二布料布热装置的头部为第二布料面,第二布料面通过分料墙支撑,分料墙上开设第二布热孔;所述的第二布料面为渐扩型结构的封闭面。
热分解装置产生的固体产品经卸料通道排入第一冷却装置,第一冷却装置上安装斜齿冷却器,斜齿冷却器具有冷却介质主管路以及分布在冷却介质主管路两侧的斜齿管路。
第二冷却装置设置于排固装置的下方,第二冷却装置由循环移动传送带和喷头组成,所述喷头沿循环移动传送带的中轴线设置多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榆林煤化工产业促进中心,未经榆林煤化工产业促进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54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