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风道饮食风冷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66190.6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5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德坤 |
主分类号: | A47B31/02 | 分类号: | A47B31/02;A47B97/00;F04D25/16;F04D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道 饮食 风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风道饮食风冷机,可用于自下而上对盛有热菜或热饭的餐具底部和侧面吹风,用于冷却餐具中的食物。
背景技术
在餐饮行业和家庭生活中,食物出锅后因为温度过高,需要等食物温度自然降下来才能食用。
在夏季,因为环境温度较高,食物降温很慢。
为了给食物降温,人们采用过水、吹风扇、冰箱冷冻等方法。过水的方法,会让饮食失去盐分和油料,变得无味。风扇直吹,会导致食物失水。冰箱冷冻,会在食物或餐具上凝结冷凝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存在的弊端,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其表现为一种多风道饮食风冷机。
本发明由机架、风道、风扇三部分构成(图1)。
基架包括台面、立柱、吸盘三部分。台面21为矩形,台面上并排排列有多个圆孔,圆孔数量,根据具体需要决定,可以有2个、3跟、4个乃至更多。
本发明所述案例,圆孔数量为三个,分别是圆孔30、圆孔31、圆孔32(图2)。三个圆孔,直径相同,呈一条直线排列在台面上。
立柱顶端固定在台面的四个角上。立柱有四根,分别为立柱5、立柱6、立柱7、立柱8。立柱5的底端有吸盘1、立柱6的底端有吸盘2、立柱7的底端有吸盘3、立柱8的底端有吸盘4。
吸盘的作用,是吸附光滑面,防止立柱在光滑面上滑动。
风道为圆筒状,风道有3个,跟台面上的圆孔数量相同。3个风道,分别为风道9、风道10、风道11。
风道9、风道10、风道11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所束风道的外缘直径,等于或略小于圆孔30、圆孔31、圆孔32的直径。
风道的上端,焊接在圆孔上。
风道上端内壁上,有多个n型架。风道9的上端内壁上有M型支架15,风道10的上端内壁上有M型支架16、风道11的上端内壁上有M型支架17。
M型支架,垂直于风道内壁。
M型支架的作用有二:第一,支撑置于其上的碗盘;第二,在碗盘和风道之间留出缝隙,供空气流通。
风道的内壁上,有固定架。风道9的内壁上有固定架25、风道10的内壁上有固定架26、风道11的内壁上有固定架27。
固定架为与M型支架的下方。
固定架的一端焊接在风道内壁上,另一端有圆形固定孔33(图3)。
圆形固定孔的作用,是将风扇固定在风道上。
固定架25将风扇12固定在了风道9上,固定架26将风扇13固定在了风道10上,固定架27将风扇14固定在了风道11上,
导线29将电源适配器28、插头30连接在一起。出于安全考虑,风扇采用低于36V的安全电压供电。电源适配器的作用,是将220V市电转换为风扇所需电压。
风扇之间采用并联方式连接。开关18、开关19、开关20固定在台面上。开关18、开关19、开关20分别控制着风扇12、风扇13、风扇14。
上述设计,使得各风扇独立控制。根据所需降温的饭菜碗盘数量不同,打开相应数量的风扇,以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构造图。
其中:1——吸盘;2——吸盘;3——吸盘;4——吸盘;5——立柱;6——立柱;7——立柱;8——立柱;9——风道;10——风道;11——风道;12——风扇;13——风扇;14——风扇;15——M型支架;16——M型支架;17——M型支架;18——开关;19——开关;20——开关;21——台面;22——封道内壁;23——封道内壁;24——封道内壁;25——固定架;26——固定架;27——固定架;28——电源适配器;29——导线;30——插头。
图2为机台构造图。
其中:21——台面;31——圆孔;32——圆孔;33——圆孔。
图3为固定架与风道构造关系图。
其中:33——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图3,下文将论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风扇通过固定架固定在风道内壁的非顶部位置,接通电源开启风扇后,根据需要降温的食物数量不同,开启不同数量的风扇。
风扇推动空气向上流动。
流动的空气吹在放置在M型支架上的碗盘等餐具的底部和外缘,带走碗盘等餐具上的热量。餐具温度降低。
餐具温度降低后,温度较高的食物上的热量,传导给餐具,自身温度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德坤,未经杨德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61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攻击流量防护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企事业单位内源威胁网络安全防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