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质钻孔测斜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69406.4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52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何紫兰;朱鹏飞;孔维豪;曹珂;白芸;马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闫兆梅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质 钻孔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铀矿地质研究与铀资源区域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质钻孔测斜计算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往钻孔数据库内添加钻孔记录并分钻孔定义钻孔纵向、平面投影线;投影线位置调整,使得钻孔投影线的开始点在同一铅垂面上。设置孔段值d,从钻孔开孔点位置开始,根据孔段值和开孔点的倾角、方位角计算钻孔第二个点在投影线上的位置,直至钻孔终孔点结束;将计算完成的钻孔测斜记录存储至钻孔数据库内,进行测斜记录冗余分析;计算钻孔测斜记录。本发明的方法能够自动化生成钻孔测斜记录,减少数据处理过程中人为参与工作量,突破以往测斜提取工作流程的弊端,提高三维建模数据准备工作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铀矿地质研究与铀资源区域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质钻孔测斜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计算钻孔轨迹对建立真实的三维模型具有重大意义,在《发明一种地质钻孔空间轨迹还原方法》中,阐述了一种测斜提取的方法,主要通过转换勘探线纵向、平面投影图,根据钻孔投影线角度,推算投影面并计算交线。所述交线,即为钻孔轨迹线,最终获取钻孔测斜记录。该算法的弊端在于,需逐钻孔手动调整由制图引起的投影线位置误差,当钻孔测点方位角变化超过90度时,会生成多条交线,需手动进行交线编辑,不能快速、准确的提取钻孔测斜记录,耗费人工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本发明提供一种地质钻孔测斜计算方法,用于快速、准确的计算钻孔测斜记录,大大的提高了三维建模数据准备的工作效率,使得三维建模数据准备工作高效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提出一种地质钻孔测斜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钻孔数据库准备;步骤S2:投影线位置调整;步骤S3:设置孔段值,计算测斜记录;步骤S4:分析冗余测斜记录。
步骤1包括以下操作:
步骤S11:往钻孔数据库内添加钻孔记录,包括序号K、钻孔名称holeID及孔深值Length;
步骤S12:分钻孔定义钻孔纵向、平面投影线,每一个钻孔名称下应包括两条投影线,并按钻孔进尺方向标定投影线开始点位置。
步骤2包括以下操作:
获取钻孔纵向投影线或平面投影线的开始点坐标,计算与平面投影线或纵向投影线开始点X、Y坐标值的差值,以此差值为参数进行平移纵向投影线或平面投影线,校正制图过程中的投点误差,使得钻孔投影线的开始点在同一铅垂面上。
步骤3包括以下操作:
本算法提出:将一曲线等分成无数个小段,此时曲线上相邻两点间的直线长度与两点间的实际弧长之差小于0.01,两点间的实际长度近似等于直线长度。
步骤S31:设置孔段值d,所述孔段值为打钻时的相邻两测点的深度差,根据步骤3的观点进行孔段值设置,在本算法中d的范围为1~5;
步骤S32:设置孔段值后,开始进行钻孔测斜计算,从第一个钻孔K1开始测斜计算,到最终一个点Ki终止计算。
从钻孔开孔点位置开始,根据孔段值和开孔点的倾角、方位角计算钻孔第二个点在投影线上的位置,并获取对应的倾角、方位角,进而根据孔段值和第二个点的倾角、方位角计算第三个点在投影线上的位置,以此方法计算直至钻孔终孔点结束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未经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94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