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化学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1211.3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8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海树;加纳幸司;长瀬贵俊;横岛克典;石井信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G11/06 | 分类号: | H01G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季向冈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化学 器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被更加均匀地掺杂到负极中的电化学器件。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化学器件包括卷绕结构体、负极端子、正极端子、第一保护带、第二保护带和电解液。卷绕结构体包括负极、正极和隔膜。负极、正极和隔膜被层叠着卷绕,负极和正极由隔膜隔开。负极端子与负极集电体电连接。正极端子与正极集电体电连接。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被隔开第一距离。第一保护带覆盖负极端子和负极活性物质层。第二保护带覆盖正极端子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沿卷绕结构体的卷绕方向上的第一保护带的第一宽度加上沿卷绕方向上的第二保护带的第二宽度而得到的宽度,小于第一距离乘以圆周率得到的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集电体、活性物质和电极端子的电化学器件。
背景技术
作为电化学器件的代表例有锂离子电容器。在锂离子电容器之中,有的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即,在筒状的收纳壳体中收纳有:负极;正极;将负极与正极绝缘的隔膜;与负极连接的电极端子以及与正极连接的电极端子卷绕而得到的蓄电元件。
这样的锂离子电容器在使用之前预先在负极中预掺杂锂离子。在进行预掺杂时,例如在负极端子和正极端子的外侧设置锂离子供给源,并在收纳壳体内将蓄电元件浸渍在电解质中。于是,当锂离子溶解于电解质后,该锂离子会被掺杂到蓄电元件的负极中。
另外,在锂离子电容器中,为了避免隔膜与负极端子(或正极端子)的直接接触,或抑制预掺杂时在负极端子上发生锂析出,有时会用保护带覆盖负极端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141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随着电化学器件的小型化的推进,保护带会对预掺杂带来影响。例如,在预掺杂时锂离子容易被保护带遮挡,导致在预掺杂后锂离子可能无法均匀地被掺杂到负极中。
鉴于以上状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化学器件,即使电化学器件的小型化得到推进,在预掺杂后锂离子也能够更加均匀地被掺杂到负极中。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化学器件包括卷绕结构体、负极端子、正极端子、第一保护带、第二保护带和电解液。
所述卷绕结构体包括负极、正极和隔膜。所述负极包括负极集电体和设置在所述负极集电体的主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包括正极集电体和设置在所述正极集电体的主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隔膜将所述负极与所述正极绝缘。所述负极、所述正极和所述隔膜被层叠着卷绕,所述负极和所述正极由所述隔膜隔开。
所述负极端子与所述负极集电体电连接。所述负极端子沿着所述卷绕结构体的卷绕中心轴在所述卷绕结构体内延伸。所述负极端子从所述卷绕结构体突出。
所述正极端子与所述正极集电体电连接。所述正极端子沿着所述卷绕中心轴在所述卷绕结构体内延伸。所述正极端子从所述卷绕结构体突出。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被隔开第一距离。
所述第一保护带覆盖所述负极端子和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
所述第二保护带覆盖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
所述电解液浸渍所述正极、所述负极和所述隔膜。
沿所述卷绕结构体的卷绕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保护带的第一宽度加上沿所述卷绕方向上的所述第二保护带的第二宽度而得到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距离乘以圆周率得到的值。
根据这样的电化学器件,在进行预掺杂时,锂离子不容易被第一保护带或第二保护带遮挡。由此,锂离子被更加均匀地掺杂到负极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阳诱电株式会社,未经太阳诱电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12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接触嵌锂型锂离子超级电容器
- 下一篇:超级锂离子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