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料在线智能检测装置及筛选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71237.8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0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余永;张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青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90 | 分类号: | G01N27/90;G01N29/04;G01G19/00;G01K13/00;B07C5/34;B07C5/02;B07C5/36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1 | 代理人: | 李正方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料 在线 智能 检测 装置 筛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锻压自动化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料在线智能检测装置及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在锻压自动化生产中,我国与国外技术相差很大,有些还处于萌芽阶段。而锻压生产中,几乎所有的精密锻造成形工艺都要求对毛坯进行称重,如果毛坯超出一定的范围,将会出现次品或者废品,造成资源浪费,形成经济损失。一些自动化称重装置,在热模锻上,应用很少。
锻件质量的好坏及后期的热处理,与其前期工艺设计密切相关;坯料的缺陷检测、坯料质量的动态称重、始锻和终锻温度的检测等都是制约产品及成品率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物料在线智能检测装置,包括输送线、支腿、加热炉和压力机,所述输送线设置在支腿上,所述输送线上设有加热炉和压力机,所述输送线的末端设有成品料框,所述输送线的前端依次设有涡流探伤仪、超声波探伤仪和打标机、所述加热炉的前端设有提升机,所述压力机上设有机械爪;所述打标机和提升机之间的输送线上设有第一顶出气缸、第二顶出气缸和第三顶出气缸,所述输送线上对应第一顶出气缸、第二顶出气缸和第三顶出气缸依次设有第一滑道、第二滑道和第三滑道,所述加热炉和压力机之间设有胚料始锻温度检测仪,所述压力机和成品料框之间设有胚料终锻温度检测仪。
所述的一种物料在线智能检测装置的筛选方法,其步骤为:
第一步,将棒料放入输送线上,输送线运行;
第二步,棒料经过涡流探伤仪进行表面缺陷检测,并记录缺陷位置;
第三步,棒料经过超声波探伤仪进行内部检测,并记录内部缺陷位置;
第四步,检测的结果记录在数据采集装置中,然后通过打标机在棒料上进行记录,以方便锯断;
第五步,通过打标机在棒料送到锯床上锯断;
第六步,锯断后的棒料进行质量检测;质量范围在第一等级的,由第一顶出气缸推入到第一滑道,进入料框;质量范围在第二等级的,由第二顶出气缸推入到第二滑道,并进入料框;质量范围在第三等级的,由第三顶出气缸推入到第三滑道,并进入料框;质量范围在第四等级的继续输送;
第七步,棒料从输送带经过提升机送入加热炉;
第八步,当加热到设定时间,胚料始锻温度检测仪对棒料进行温度检测,如果达到设定温度,经机械手抓取,并经压力机锻压,经过胚料终锻温度检测仪检测温度后进入成品料框;如果未达到设定温度,转入加热炉继续加热。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物料在线智能检测装置及筛选方法,该物料在线智能检测装置及筛选方法能够对于质量动态检测,可以准确的控制下料的毛坯重量,提高了对模具的保护,降低了次品;对于棒料的始锻和终锻的温度检测,进一步控制了锻件的成形和组织结构,可以获得较高的产品质量。通过对棒料进行缺陷检测,降低了废品率;使用动态质量检测,将棒料的质量范围分成四个等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对终锻温度检测,形成的温度散差曲线图为后续处理工艺提供了技术参考;除此之外,该物料在线智能检测装置生产成本低、维护方便,具有广泛应用,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物料在线智能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物料在线智能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物料在线智能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其中:1、输送线;2、涡流探伤仪;3、超声波探伤仪;4、打标机; 5、支腿;6、第一顶出气缸;7、第二顶出气缸;8、第三顶出气缸;9、第一滑道;10、第二滑道;11、第三滑道;12、提升机;13、加热炉;14、胚料始锻温度检测仪;15、机械手;16、压力机;17、胚料终锻温度检测仪;18、成品料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青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青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12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