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小型除湿器具的片状除湿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1673.5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7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卫隆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卫隆哲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28;B01J20/30;B01D5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小型 除湿 器具 片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湿剂,由以下原料经制备后得到,按质量分数计,包括5~140重量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或可溶性聚丙烯酸钠树脂、1~15重量份的蒙脱石、5~40重量份的氯化锂、40~130重量份的氯化钙溶液和90~120重量份的水。本发明将具有吸水能力的高分子聚合物与氯化锂、氯化钙两种除湿剂结合,利用氯化锂以及氯化钙作为吸湿剂,利用聚丙烯酸钠树脂作为盐水溶液载体,同时添加蒙脱石增强材料的强度,形成具有吸胀能力的除湿剂。本发明制备的除湿剂具有较强的除湿能力,不存在液化特征,不会产生盐水二次污染,无需设计有储液盒子,能减少除湿器具的占用空间。同时,吸湿剂可以制备成多种形式,更广泛的用于小型除湿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除湿剂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除湿剂、片状除湿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小型除湿器具的除湿剂、片状除湿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空气温度是一个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有密切关系的重要环境参数,温度对人体舒适度、产品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和产品保存期都有重要意义。人长期在潮湿的空气环镜里生活和工作,身体会受到“湿”的侵袭,人体的热平衡被破坏,不仅影响人体健康,而且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降低学习效率。在精密仪器、计量仪器、电子和化工等生产过程中,如不对湿度进行控制,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物品在潮湿的环境里存放,会由于霉菌的侵蚀而发霉变质、会使金属生锈、仪表精度下降、绝缘参数降低,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的损失。可见,湿度控制无论是对人体的居住环境,还是对生产和物品保护都显得十分重要。
常见的湿度控制方法可分为机械性和非机械性两大类,通常机械性控制,如传统压缩制冷存在能耗大,对环境不友好,应用不便利的缺陷。而非机械性湿度控制,是利用调湿材料的性质来达到控湿的目的,包括固体干燥剂、液体吸湿剂、复合除混剂、除湿膜以及智能湿度控制材料等,其相对方便灵活,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大,特别是小型除湿器具用除湿剂,已成为除湿领域研究的焦点。
在上述非机械性湿度控制材料中,应用较为普遍的就是固体干燥剂,常用的吸附剂有氯化钙、氯化锂、硅胶、分子筛和氧化铝等。现有的小型除湿器具所采用的一次性干燥剂多为氯化钙,饱和吸湿后会形成能够流动的盐水。虽然大多数的这种产品在外包装加入防止盐水外泄机制,但是在极端情况下(如:装卸、挤压或抛物等)仍然有可能导致盐水外泄,造成产品的污染和环境的污染。而且现有的小型除湿器具大多数设计成为盒状,因为需要设计同吸湿剂占用空间相同体积的储液盒,整体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对空间紧凑性要求较高的除湿环境使用。
因而,如何得到一种能够减少除湿器具占用空间,杜绝盐水外泄,适用性强,同时又具有较好的除湿能力的吸湿剂,已成为业内诸多研究人员广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除湿剂、片状除湿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用于小型除湿器具的片状除湿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除湿剂应用时,不存在液化特征,无需设计有储液盒子,减少了除湿器具的占用空间,不存在盐水外泄的风险,而且片状吸湿剂还可以制备成多种形式,适用于更广泛的使用要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湿剂,由以下原料经制备后得到,按质量分数计,包括:
优选的,所述可溶性聚丙烯酸钠树脂为5~60重量份。
优选的,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为5~80重量份;
所述氯化钙溶液为15~30℃下的饱和氯化钙溶液。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湿剂,由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除湿剂和纤维布经制备后得到。
优选的,所述除湿剂的形状包括片状、块状和带状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片状除湿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可溶性聚丙烯酸钠树脂、蒙脱石、氯化锂和水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卫隆哲,未经卫隆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16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