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热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除霜器、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71799.2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7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赵俊杰;张少丕;杨少清;王熙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03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赵敏 |
地址: | 45001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热单元 散热单元 除霜器 加热装置 散热壳体 除霜 热效率 挡风玻璃 清洁装置 占用空间 换热 壳体 车窗 体内 | ||
本发明公开了加热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除霜器、车辆,属于利用空气的车窗或挡风玻璃的清洁装置领域,除霜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发热单元和水散热单元,水散热单元设有散热壳体,电发热单元固定在散热壳体上,通过在不同除霜作业时使电发热单元和水散热单元之间合理切换,解决了现有除霜器对不同除霜作业下适应能力差的问题;将电发热单元和水散热单元固定在一起,解决了现有的除霜器较为笨重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另外,电发热单元可以通过置于水散热单元的散热壳体来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利用空气的车窗或挡风玻璃的清洁装置领域,尤其涉及加热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除霜器、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特别是客车,由于车内人员较多,人员的呼吸就会导致车内湿度增大,前挡风玻璃在车内车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高湿度的空气遇到外界寒冷的环境之后容易液化凝结或者附着在前挡风玻璃上,影响司机的视线,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大多数车辆上均设有除霜器,通过除霜器来达到除霜的目的。通常的汽车除霜器的水发热体与辅助加热器或者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相连,除霜器内设有风机,风机将空气抽入通过除霜器内水发热体的加热之后,使加热后的空气均匀吹送到挡风玻璃内侧,加热前挡风玻璃以达到除霜的目的。
对于纯电动车来说因为没有发动机,在需要除霜时只能依靠电除霜器或水暖除霜器。如果仅仅采用水暖除霜器除霜,需要将整车辅助加热器打开后将整个水暖系统中的循环介质全部加热后,将热量传递至水暖除霜器后去除前挡风玻璃上的霜雾,在初冬或者车内温度比较适宜无需采用取暖措施时,开启水暖除霜器对水暖系统介质加热仅仅用于除霜作业,就会造成热量的浪费进而造成能源的浪费;如果仅仅采用电除霜器,在初冬或者内温度比较适宜无需采用取暖措施时,不会出现上述情况,但在寒冬或者车内温度较低需要取暖措施时,仍然需要采取水暖除霜器才能满足车内取暖的同时将热量传递到除霜器达到除霜的目的。
授权公告号CN205033901U、授权公告日为2016.02.1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除霜器及使用该除霜器的客车,该除霜器包括轴流风机和发热元件,发热元件包括水暖元件和电暖元件,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感知温度的变化来调节除霜器的工作模式——电暖除霜模式、水暖除霜模式和混合除霜模式,来解决单一的发热元件的除霜器除霜效果不稳定或者耗能大的问题。但是电暖元件和水暖元件分开布置的方式,使除霜器占用空间增大,且更为笨重。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霜器,以解决现有除霜器对不同除霜作业下适应能力差且较为笨重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该除霜器的加热装置及使用该除霜器的车辆。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除霜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除霜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发热单元和水散热单元,水散热单元设有散热壳体,电发热单元固定在散热壳体上,通过在不同除霜作业时使电发热单元和水散热单元之间合理切换,解决了现有除霜器对不同除霜作业下适应能力差的问题;将电发热单元和水散热单元固定在一起,解决了现有的除霜器较为笨重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另外,电发热单元可以通过置于水散热单元的散热壳体来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本发明的除霜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发明的除霜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电发热单元设有至少两个,相邻的电发热单元之间设有所述的水散热单元,使加热装置中全部电发热单元和水散热单元均能利用散热壳体来提高换热效率。
本发明的除霜器的第三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发明的除霜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水散热单元设有至少两个,且水散热单元与电发热单元交替布置,提高水散热单元和电发热单元的换热效率。
本发明的除霜器的第四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发明的除霜器的第三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电发热单元和水散热单元之间设有导热层,增大电发热单元和散热壳体间的换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17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液-弹簧复合悬挂装置
- 下一篇:新能源汽车预约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