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虾青素的提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2211.5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52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郭红星;周尽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三元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03/24 | 分类号: | C07C403/24 |
代理公司: | 44202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欢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生红球藻 虾青素 破壁 低温研磨 多级提取 次破壁 组合型 大孔树脂纯化 大孔树脂 低温破壁 技术手段 坚实基础 温度选择 纤维素酶 有机溶剂 常规的 果胶酶 酶法 对虾 细胞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虾青素的提取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低温研磨、酶法低温破壁、有机溶剂多级提取和组合型大孔树脂纯化等技术手段,首先利用低温研磨的方法对雨生红球藻进行初级破壁,然后结合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进行二次破壁,并且二次破壁时的温度为0~4℃,突破了常规的破壁温度选择思路,避免高温对雨生红球藻有效成分的破坏作用,从而实现细胞的充分破壁,为后续的虾青素提取提供良好的基础。通过多级提取的方式,条件温和,不会对虾青素产生破坏,同时采用了组合型大孔树脂进行纯化,大大提高了虾青素的提取率和纯度,从而提高了雨生红球藻的利用价值,增加经济效益,为工业化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产物的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虾青素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虾青素,又称变胞藻黄素或虾红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是一种较强的抗氧化剂,在虾、蟹、藻类、酵母中存在,目前已知的天然虾青素含量较高的是雨生红球藻和法拉酵母,雨生红球藻含有的主要是酯化的虾青素,酯化的虾青素是存储在体内的更为稳定的未被氧化过的虾青素,因此被公认为是自然界中生产虾青素最好的生物。
虾青素为为长链不饱和双键结构体系,因此,性质不稳定,易异构化和降解,对热、氧、光、酸、碱等较为敏感。目前虾青素的提取率、纯度均较低,生产成本高,因此需要更为全面的开发提取方法,提高虾青素的提取率和纯度,增加其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虾青素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虾青素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雨生红球藻藻粉3~5g,进行低温研磨,加入0.3~0.6mg/mL的纤维素酶和0.1~0.3mg/mL的果胶酶共200~300mL进行破壁,破壁温度0~4℃、破壁时间45~60min、酶反应pH 3.5~5.0,加入0.5~2g/mL的氯化钠溶液,混合5~10min,分离上清和沉淀;
S2:取步骤S1中的沉淀,按料液比1:2~3,加入含2~3%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反应1~2h,加入食用油-丙酮-乙酸乙酯进行提取,分离,得到提取液a和滤渣X;取滤渣X分别用不同体积比的丙酮-甲醇溶液依次进行提取,分离,合并后得到滤渣Y和提取液b;取滤渣Y以乙醇提取,分离,得到提取液c;
S3:将提取液a、提取液b和提取液c混合,冷冻干燥,选择用三种大孔树脂材料混合而成的组合型大孔树脂进行纯化,得到本发明虾青素。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氯化钠的加入量为20~50ml,离心参数为:2000~3000rpm离心5~10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食用油-丙酮-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0~52∶25~29∶19~25,丙酮-甲醇的体积比分别为99∶1、75~88∶12~25、50~60∶40~50、0∶100。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三种大孔树脂材料分别为XDA-1、XDA-6和XAD-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首先利用低温研磨的方法对雨生红球藻进行初级破壁,然后结合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进行二次破壁,从而实现细胞的充分破壁,并且二次破壁时的温度为0~4℃,突破了常规的破壁温度选择思路,避免高温对雨生红球藻有效成分的破坏作用,为后续的虾青素提取提供良好的基础。
2、本发明通过多级提取的方式,条件温和,不会对虾青素产生破坏,同时采用了组合型大孔树脂进行纯化,大大提高了虾青素的提取率和纯度,从而提高了雨生红球藻的利用价值,增加经济效益,为工业化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三元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南三元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22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