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式引入海水的沉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4001.X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8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顾海建;查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G8/00 | 分类号: | B63G8/00;F16K1/48;F16K41/02;F16K25/0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华金 |
地址: | 71007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动力航行器 海水 密封结构 电化学反应 电化学特性 镁合金材料 安全回收 体积减小 镁合金 引入 浮力 减小 硬顶 秘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式引入海水的沉没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水下热动力航行器在航行终止时,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安全回收时,为保护水下热动力航行器涉及的秘密,需要在硬顶时间内将其沉没。该方案利用镁合金的电化学特性,当镁合金材料接触海水时,会与海水发生电化学反应,从而导致其体积会不断减小,当体积减小到一定程度,该装置的原有密封结构会被破坏,密封结构失效。海水会通过破坏的密封结构流入操演水下热动力航行器内部。增加操演水下热动力航行器重量,使水下热动力航行器成为负浮力,从而使其沉没。
技术领域
本方案涉及一种应用于轻型水下热动力航行器,具体为一种沉没装置,其为在一定时间内可将海水引入轻型水下热动力航行器内部,使其沉没的结构。
背景技术
轻型水下热动力航行器在航行终止时,一般都需要进行回收,但由于实际试验产品可能会存在故障或海况恶劣等环境因素,会导致轻型水下热动力航行器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安全回收,为了保证产品参数不外泄,需要设计一种结构,能够使轻型水下热动力航行器在超出规定的安全回收时间后,自动沉入海底不便于打捞回收。
由于上述设计目标是申请人提出的全新设计目标,所以目前在轻型水下热动力航行器上尚无相关结构设计,也无相关在先技术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防止轻型水下热动力航行器泄密,在水下热动力航行器在航行终止时,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安全回收时,需要一种机械装置能将水下热动力航行器沉没,防止泄密。该发明实现了防泄密需求。由于水下热动力航行器空间限制,重量限制,本发明实现了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小型圆柱空间和重量要求的条件下完成需求功能。
其工作原理为利用镁合金的电化学特性,当镁合金材料接触海水时,会与海水发生电化学反应,从而导致其体积会不断减小,当体积减小到一定程度,该装置的原有密封结构会被破坏,密封结构失效。海水会通过破坏的密封结构流入水下热动力航行器内部。增加水下热动力航行器重量,使水下热动力航行器成为负浮力,从而使其沉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械式引入海水的沉没装置,包括阀体5、阀杆7、弹簧6和腐蚀片2;所述阀体5内部为两端开口的阶梯状空腔体,且分为装配腔体和海水反应腔体;阀杆7上套有弹簧6后插入阀体5的装配腔体内,阀体5内壁和阀杆7外壁之间,通过密封结构进行密封;弹簧6两端受阀体5和阀杆7约束,弹簧6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阀杆7尾端伸入至海水反应腔体内,阀杆7尾端与海水反应腔体的台阶面之间设有腐蚀片2;腐蚀片2能够与海水发生反应进行溶解;阀体5安装在水下热动力航行器壳体上,且海水反应腔体朝向壳体外。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阀体5装配腔体对应的外壁与雷壳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圈进行密封。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密封结构为第一密封圈3。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阀杆7尾端通过锁紧机构将腐蚀片锁紧。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锁紧机构为锁紧螺母1。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腐蚀片2采用电化学活性好的材料制成。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腐蚀片2采用镁合金AZ40M制成。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一种机械式引入海水的沉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腐蚀片2的厚度根据水下热动力航行器设定航行深度确定。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一种机械式引入海水的沉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腐蚀片2的外径根据设定的腐蚀片2工作时间以及装配腔体孔径确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机械式引入海水的沉没装置示意图
1—锁紧螺母;2—腐蚀片;3—第一密封圈;4—第二密封圈;5—阀体;6—弹簧;
7—阀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40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