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牡丹的诱导与再生的快速繁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75897.3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3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朱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寿县正阳油用牡丹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安徽深蓝律师事务所34133 | 代理人: | 汪锋 |
地址: | 2322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牡丹 诱导 再生 快速 繁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牡丹的繁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牡丹的诱导与再生的快速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牡丹的故乡,种质资源很丰富,大都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高山区与中北部黄土高原及丘陵地带,是典型的温带树种。牡丹有着悠久的栽培史,在南北朝时期,牡丹以野生状态转为人工栽培,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培育出了适应性广泛和花色、花型丰富的牡丹品种群。依据野生原种和牡丹栽培地区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中原品种群、江南品种群、西北品种群和西南品种群。其中最大的栽培品种群是中原品种群以洛阳和菏泽为代表,也是全国牡丹精品的聚集地,对全国以至世界牡丹栽培有深远的影响。
观赏性状极好的牡丹品种,雌雄蕊大都高度瓣化,无结实能力或种子发育不良。因此这些品种生产上大多采用传统繁殖的方法。但传统繁育方法扩繁系数低、成苗速度慢、受季节限制、新品种选育周期长等,从而造成牡丹名优品种繁殖率低,严重制约着牡丹优良品种的繁育进程及商品化、产业化生产。而组织培养技术是植物快繁最有效的方法,不仅能够克服传统繁殖方法的缺点,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优良品种,并能够在短期内使用遗传转化技术为定向改良、培育牡丹新品种建立再生体系。因此利用组培方法进行牡丹的繁育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牡丹的诱导与再生的快速繁育方法,本发明采用牡丹外植体处理、愈伤组织诱导繁育、分株与增根、生根苗移栽、生根苗养护,可在短期内能够快速有效地将牡丹愈伤组织诱导出丛芽,并将诱导增根,移栽后成活率高,生产周期短、简便易行。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牡丹的诱导与再生的快速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步骤:牡丹外植体处理、愈伤组织诱导繁育、分株与增根、生根苗移栽、生根苗养护。
所述的牡丹外植体处理:在晴天上午,取粗壮牡丹新生幼嫩带芽茎段,用软刷刷去表面污垢,,剥除外层的老根,浸入含有洗涤剂的水中浸泡5-10分钟,流水冲洗1-2小时,然后置于超净工作台内,用70%酒精进行消毒,用无菌水冲洗3-5遍,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在超净工作台切成0.5-1cm小段愈伤组织。
所述的愈伤组织诱导繁育:无菌条件下,将小段愈伤组织接种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温度25-30℃,全黑暗条件下,相对湿度为40%-70%培养至出愈,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 .1mg/L+蔗糖30g/L+琼脂7g/L,L,并添加精氨酸50-100mg/L、天冬氨酸50-100mg/L、谷氨酸50-100mg/L,pH5.7-5.8。
所述的分株与增根:当丛生芽长到1-3cm时,从基部切成单个芽后,将其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使单芽的根部位于生根培养基上和基质材料相接部位,且不接触组培容器,然后于自然散射条件下光照时间12-16小时/天条件下培养至牡丹根系贴组培容器底部蔓延,生根培养基为:1/2MS+6mg/LIBA+0.1mg/LNAA+2g/L活性炭。
所述的生根苗移栽:将培育的生根苗使用无菌水冲洗3-5遍后在1.0-1.2%的氯化钙溶液中浸泡8-15小时后进行组合,组合后的生根苗的基部直径不大于20cm,将组合好的生根苗放入大棚种植穴中,用土:生物炭:尿素以质量比2:1:1混匀后的土壤进行回填并浇水,第一次浇水浇透。
所述的生根苗养护:移栽后的生根苗在温度25-30℃,相对湿度为40%-70%,全黑暗条件下,保持5-10天,进行增加光照,牡丹展叶之后,每7-15天,喷施一次400倍的磷酸二氢钾或其它叶面肥料,连续喷施3-5次。
本发明的优点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寿县正阳油用牡丹种植专业合作社,未经寿县正阳油用牡丹种植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58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龙胆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毛叶山桐子种胚直接成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