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底盘测功的锁紧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78503.X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2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杨佳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机盈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7/28 | 分类号: | B66F7/28;F16B1/00;G01L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110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底盘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用于汽车底盘测功的锁紧装置,包括矩形框架(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矩形框架(2)的四个直角点处分别固定有筒状的随动块(7),所述随动块(7)套设在定位杆(1)上,沿所述随动块(7)的周向在其内圆周壁上开有多个凹槽(8),与凹槽(8)相匹配的电磁铁Ⅰ(9)滑动设置在凹槽(8)内,且所述电磁铁Ⅰ(9)的外侧壁通过弹簧(10)与凹槽(8)槽底连接,在所述随动块(7)上端面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电磁铁Ⅰ(9)的电源开关连通;还包括两个气缸(3),两个所述气缸(3)的输出端分别与矩形框架(2)相互平行的两条边底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底盘测功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随动块(7)上端面设有与定位杆(1)同心的环形槽,电磁铁Ⅱ(6)嵌入所述环形槽内且与升降板(11)的底部接触,且电磁铁Ⅱ(6)与所述电磁铁Ⅰ(9)串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底盘测功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Ⅰ(9)的纵向截面为与所述定位杆(1)外圆周壁相匹配的圆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底盘测功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8)的个数为4个,且4个凹槽(8)沿所述随动块(7)内圆周壁的周向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底盘测功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随动块(7)的径向,所述电磁铁Ⅰ(9)的径向长度为所述凹槽(8)径向长度的三分之一。
6.一种用于汽车底盘测的锁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在四个位于工作台(5)上端面上的定位杆(1)上套设一个矩形框架(2),而在矩形框架(2)的四个直角点上分别设有筒状的随动块(7),且一个随动块(7)分别套设在一个定位杆(1)上,矩形框架(2)上相互平行的两边底部分别设有气缸(3),气缸(3)作为动力输出件,为矩形框架(2)的升降提供动力,即在升降板(11)上升或是下降时,矩形框架(2)始终与升降板(11)保持同步,由于升降板(11)底面的中部通过螺杆(4)来提供支撑,所以升降板(11)发生晃动通常会在其四个直角处,而当位于随动块(7)上端面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值时,通过发送检测信号至控制器,由控制器发出控制指令使得电磁铁Ⅰ(9)的电源开关闭合,电磁铁Ⅰ(9)通电后产生磁力使得电磁铁Ⅰ(9)的内壁吸附在金属材质的定位杆(1)外壁上,使得矩形框架(2)被锁定在定位杆(1)上,其中矩形框架(2)上表面与升降板(11)的底面接触,即矩形框架(2)能够为升降板(11)提供稳定的支撑,以避免升降板(11)的四个直角处发生晃动,进而确保升降板(11)上汽车底盘检测时检测数据的精确度;而在电磁铁Ⅰ(9)断电后,之前发生拉伸形变的弹簧(10)回复形变后产生拉力,使得电磁铁Ⅰ(9)回复至其初始状态,以解除对定位杆(1)外壁的锁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底盘测的锁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随动块(7)上端面设有与定位杆(1)同心的环形槽,电磁铁Ⅱ(6)嵌入环形槽内且与升降板(11)的底部接触,且电磁铁Ⅱ(6)与电磁铁Ⅰ(9)串联;当矩形框架(2)对升降板(11)提供相应支撑后,升降板(11)上的受力分布不均匀,且在升降板(11)一端受力过大时,其另一端可能发生上翘或是摆动情况,此时升降板(11)两端的工作状态出现差别后容易降低检测数据的精确度,对此在每一个随动块(7)的上端面均开设一个与定位杆(1)同心的环形槽,而与电磁铁Ⅰ(9)串联的电磁铁Ⅱ(6)嵌入环形槽内,即在电磁铁Ⅰ(9)通电的瞬间,电磁铁Ⅱ(6)也实现与电源连通,此时电磁铁Ⅱ(6)直接吸附在金属材质的升降板(11)底部,并且四个电磁铁Ⅱ(6)分别对应升降板(11)的四个直角,使得升降板(11)始终与矩形框架(2)保持贴合,避免升降板(11)的各个局部因受力不均匀而导致汽车底盘检测数据不精确的情况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机盈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中机盈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850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