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转阀杆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80079.2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6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董霞;陈文鑫;杨效礼;张国锋;邵学军;马彩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04 | 分类号: | F16K1/04;F16K3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73 | 代理人: | 陈向敏 |
地址: | 73006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旋转阀杆机构。
背景技术
由于空间或操作的需要,管线上安装的阀门经常有水平放置的情况,为了防止阀瓣“沉头”,我们常常采用加导向筋结构,见图1,但是由于加工及阀瓣需要“自动对中”的原因,导向机构与被导向体之间经常有一定的间隙,所以重量都支撑在阀杆与填料或阀盖孔之间的接触上,长此以往不断的开关,阀杆接触一侧会磨损严重,并在阀瓣沉头的影响下,会呈“扁担”下弯状态,设计一种旋转阀杆会让其不会长期磨损一侧,达到“均匀摩擦”的效果,当发生“扁担”下弯时,转到另一侧会平衡下弯的状态,但是阀门在关闭过程中如果旋转对密封面会造成擦伤,从而影响密封,所以关闭的过程中阀杆只作直线运动,在开启时旋转一定的角度(在360度之内,如果是360度就又回到了原始位置,从而达不到均匀摩擦、弯曲补偿的作用,根据开启的频繁程度选择旋转角度,开启较为频繁可选择较小的角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可达到360度一周的循环,如果开启不是很频繁,开启时旋转180度是最为理想的状态,此时阀杆处于接触摩擦的底部刚好在经过180度的旋转处于上部,由于重力的原因会使阀杆头部向下产生一个弯曲的力,刚好是长期处于下弯的扁担由“⌒”向下弯曲的状态翻转180度形成“︶”向上弯曲的状态,从而通过重力的作用给其一个相反的力,使其平展,从而达到抗弯的目的),如果能设计一种阀杆旋转的机构,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从而增加阀门的密封性能,降低泄漏的几率,提高阀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保护环境,尤其使用在危险介质的情况下,安全可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阀杆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阀杆机构,包括阀瓣、导向筋、阀杆底侧摩擦部位、轨迹槽、导向销、阀杆螺纹部分、阀杆螺母和手轮,所述阀瓣和阀杆螺母分别安装于阀杆的两端,所述手轮用于驱动阀杆螺母转动,所述阀杆上还开设有轨迹槽,阀杆的底侧设有与轨迹槽相配合的导向销,所述导向销在轨迹槽中的运动对于水平放置阀门,阀门开启为旋转提升,阀门关闭为直线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阀瓣所处位置还设有导向筋。
作为优选,所述阀杆螺母与阀杆的螺纹部分配合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依据阀门开启和关闭的频繁程度确定其一次往复旋转的角度,最终达到抗弯、防止单侧磨损的目的;适用于水平或长期一侧接触磨损需要运行过程中边开启边旋转的阀杆,达到防止因重力原因一侧长期磨损变弯的目的,大大的提高了水平放置的截止阀类阀门的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对比图,简单加筋,阀杆直行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旋转轨迹示意图。
图中:1-阀瓣,2-导向筋,3-阀杆底侧摩擦部位,4-轨迹槽,5-导向销,6-阀杆螺纹部分,7-阀杆螺母,8-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旋转阀杆机构,包括阀瓣1、导向筋2、阀杆底侧摩擦部位3、轨迹槽4、导向销5、阀杆螺纹部分6、阀杆螺母7和手轮8,所述阀瓣1和阀杆螺母7分别安装于阀杆的两端,所述阀瓣1所处位置还设有导向筋2,所述手轮8用于驱动阀杆螺母7转动,阀杆螺母7与阀杆的螺纹部分6配合螺纹连接,所述阀杆上还开设有轨迹槽4,阀杆的底侧设有与轨迹槽4相配合的导向销5。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销5在轨迹槽4中的运动对于水平放置阀门,阀门开启为旋转提升,阀门关闭为直线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未经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00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