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吸气解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80235.5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2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沉 |
主分类号: | E03C1/308 | 分类号: | E03C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吸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解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道吸气解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下水管道是每个家庭必备的,由于杂质的影响,很容易导致管道堵塞,而目前解决管道堵塞的方法是,利用简便的疏通器进行吸气处理,其每次吸气能力差,而且费时费力,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吸气解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道吸气解堵装置,包括柱形壳体和空心杆,所述柱形壳体的底部安装有滚轮,所述柱形壳体底部的中心设置有吸气室,所述吸气室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顶部设置有活动空间,所述活动空间的内部安装一吸附活塞机构,所述柱形壳体的内部在位于所述活动空间的正上方镶嵌一铁芯,所述柱形壳体和铁芯的内部设置有连通活动空间和柱形壳体顶部的排气孔,所述铁芯的侧面套接一线圈,所述柱形壳体一侧安装一51单片机,所述柱形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连接51单片机控制输出端和线圈控制输入端的导线,所述空心杆内部的中心设置有吸气空间,所述吸气空间和吸气室之间通过空心管连通,所述空心杆的一端安装一吸盘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吸附活塞机构包括吸附活塞机构用圆柱形壳体、吸附活塞机构用环形凹槽结构、吸附活塞机构用密封圈、吸附活塞机构用永磁体镶嵌槽和吸附活塞机构用永磁体。
作为优选,所述吸附活塞机构用圆柱形壳体侧面中部设置有吸附活塞机构用环形凹槽结构,所述吸附活塞机构用环形凹槽结的内部卡接一吸附活塞机构用密封,所述吸附活塞机构用圆柱形壳体内部的中心设置有吸附活塞机构用永磁体镶嵌槽,所述吸附活塞机构用永磁体镶嵌槽的内部安装一吸附活塞机构用永磁体。
作为优选,所述吸附活塞机构用永磁体为钕铁硼材料制成的圆板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吸盘机构包括吸盘机构用镶嵌凹槽、吸盘机构用第一环形圈、吸盘机构用扇形圈、吸盘机构用第二环形圈、吸盘机构用扇形结构和吸盘机构用柱形孔。
作为优选,所述吸盘机构用扇形圈的一端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吸盘机构用第一环形圈,所述吸盘机构用扇形圈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吸盘机构用第二环形圈,所述吸盘机构用镶嵌凹槽设置在空心杆一端的内部、且所述吸盘机构用第一环形圈镶嵌在所述吸盘机构用镶嵌凹槽的内部,所述吸盘机构用扇形圈的内部设置有吸盘机构用扇形结构,所述吸盘机构用第一环形圈和吸盘机构用第二环形圈的内部均设置有连通吸盘机构用扇形结构的吸盘机构用柱形孔。
作为优选,所述吸盘机构用第一环形圈、吸盘机构用扇形和吸盘机构用第二环形均为橡胶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吸盘机构用第二环形圈的结构半径大于所述吸盘机构用第一环形圈的结构半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电磁原理,能够实现较大强度气压变动,从而形成负压,每次形成的负压强度大,从而实现快速解堵作用,其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且劳动强度低,此外,该装置具有吸盘机构,能够实现柔性接触,与被吸附部位形成密封作用,从而实现有效的吸气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管道吸气解堵装置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管道吸气解堵装置中吸附活塞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管道吸气解堵装置中吸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柱形壳体、2,滚轮、3,吸气室、4,限位孔、5,活动空间、6,吸附活塞机构、61,吸附活塞机构用圆柱形壳体、62,吸附活塞机构用环形凹槽结构、63,吸附活塞机构用密封圈、64,吸附活塞机构用永磁体镶嵌槽、65,吸附活塞机构用永磁体、7,排气孔、8,铁芯、9,线圈、10,导线、11,51单片机、12,空心管、13,空心杆、14,吸气空间、15,吸盘机构、151,吸盘机构用镶嵌凹槽、152,吸盘机构用第一环形圈、153,吸盘机构用扇形圈、154,吸盘机构用第二环形圈、155,吸盘机构用扇形结构、156,吸盘机构用柱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沉,未经陈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02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宽谱响应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有机发光元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