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绝缘节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80545.7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4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宇;刘志明;王智新;杨航;贾斌;孙国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5/00 | 分类号: | B60M5/00 |
代理公司: | 11594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冲;吴鑫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绝缘节,包括:平行轨道对,能够传输第一频段信号和第二频段信号;第一隔离单元,位于所述平行轨道对的第一端,能够隔离所述第二频段信号,并且对所述第一频段信号的阻抗大于第一预定值;第二隔离单元,位于所述平行轨道对的第二端,能够隔离所述第一频段信号,并且对所述第二频段信号的阻抗大于第二预定值;调谐单元,与所述平行轨道对的预定连接部连接,所述预定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距离不同;以及信号收发单元,与所述调谐单元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绝缘节,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消除无绝缘轨道电路系统中的分路死区的绝缘节。
背景技术
无绝缘轨道电路系统中的绝缘节(亦称电气绝缘节)用于实现相邻轨道电路间的电气隔离,保证本区段信号的有效传输,并实现对工频牵引回流的平衡,是无绝缘轨道电路系统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大铁线路中应用的无绝缘轨道电路普遍为ZPW(UM)系列的调谐式无绝缘轨道电路,由于原理上的缺陷,该系列轨道电路均存在或长或短的分路死区。对分路死区的管理长期占用着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新建海外项目对无分路死区或短分路死区的需求十分强烈。因此克服电气绝缘节中的分路死区,对支持国家高铁“走出去”等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现有技术的绝缘节进行说明。
如图1中所示,现有技术的绝缘节的调谐区由空心线圈(SVA)和两侧的调谐单元F1、F2及F1、F2之间的钢轨组成。F1、F2利用电感与电容的串联谐振,构成频率f1、f2下的“零阻抗”,从而形成f1信号、f2信号的传输边界。
如图2中所示,FS1代表本绝缘节的第一频段信号的发送,JS1代表相邻绝缘节的第一频段信号的接收,FS2代表另一相邻绝缘节的第二频段信号的发送,JS2代表本绝缘节的第二频段信号的接收。
区段1的轨道继电器(未示出)与JS1所在的绝缘节中的两条轨道相连,并且通过这两条轨道接收FS1发送的第一频段信号。区段2的轨道继电器(未示出)与JS2所在的绝缘节中的两条轨道相连,并且通过这两条轨道接收FS2发送的第二频段信号。轨道继电器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判断区段内轨道的使用情况(空闲或占用)。图2的上部有两条横线,下面一条横线代表轨道继电器的落下门限制,上面的一条横线代表轨道继电器的吸起门限制。区段1分路残压代表第一区段内的分路残压变化曲线,区段2分路残压代表第二区段内的分路残压变化曲线。
如图2中所示,当分路位于JS1与FS1之间时(即列车的轮对位于JS1与FS1之间),由于轮对的短接作用,造成轨道继电器接收的电流减小,从而导致轨道继电器励磁不足,因此区段1的分路残压很低,继电器可靠落下,无绝缘轨道电路系统检查到JS1与FS1之间的分路(即JS1与FS1之间的轨道被占用)。当分路点从FS1向JS2方向移动时,区段1的分路残压逐渐升高,在P1点达到继电器的吸起门限,区段1继电器吸起,而此时区段2的分路残压尚未降低至继电器落下门限,直至P2点,区段2的继电器落下,再次检查到分路。由此可见,列车在P1和P2之间的分路无法使任何一个继电器落下,因而无法检查到分路P1与P2之间的钢轨区段即为分路死区。当列车的分路位于该分路死区内时,无绝缘轨道电路系统的判断是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均空闲,这种误判将会对列车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同时排出此类判断错误也需要耗费人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体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陷所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绝缘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05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道路标线坐标自动采集设备、采集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 下一篇:驾驶座支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