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镍锰中间合金在制备ErNiCr-3合金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81063.3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98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丁五洲;李林;任连保;董洁;杨永石;舒强;程伟;杨晗;刘立;郭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钛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02 | 分类号: | C22C1/02;C22C19/03;C22C22/00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61106 | 代理人: | 席树文 |
地址: | 72101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坩埚 装入 镍镁合金 合金仓 液面 加热功率 升温制度 中间合金 镍锰 气压 制备 精炼 融化 澄清 抽真空 锰加入 重量比 熔炼 浇注 充氩 出炉 大阀 关阀 断电 模具 合金 冷却 停电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镍锰中间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a、按重量比取镍:30%—60%,其余为锰;b、先将部分镍装入坩埚底部之后装入炭,再将其余镍装坩埚内,将锰装入合金仓,在合金仓内还装入有少量的镍镁合金以及炭;c、抽真空至坩埚内气压小于等于5pa时开始升温熔炼,按25kw以下2~5kw/5min的升温制度加热功率升至25kw,之后按5kw/10min的升温制度加热功率升到30kw;当坩埚内物料全部融化至液面澄清后,精炼10min,静置5min,停电、关闭大阀充氩至坩埚内气压到0.07Mpa,将合金仓中锰加入坩埚内,将功率升至20kw,待坩埚内物料全部融化至液面澄清后精炼4min静置1min,断电、关阀加入镍镁合金,加入镍镁合金后升温,待液面化清温度合适立即浇注到模具中,冷却20min出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金属材料冶炼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镍锰中间合金的加工工艺,锰含量30-70%其余为镍。
背景技术
镍基合金是一种重要的耐蚀金属材料。耐腐蚀镍基合金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发电机抗湿腐蚀部件(如进水加热器和蒸汽管道等)、污染控制设备(如废气除硫设备等),这些耐腐蚀镍基合金用量约占镍基合金总消耗量的30%,其余船舶和海洋工程用耐腐蚀镍基合金占10%左右。镍基合金主要以变形材料使用,也有部分铸造合金,如化工、电力工业的某些部件,如涡轮发动机叶片等。用镍锰中间合金做添加元素,不仅可使镍基合金组织均匀,最大程度降低偏析影响,保证材料的使用性能,同时还可以提高效率、降低费用。我国有全球最大的镍基合金需求缺口,加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实施的一些列大型工程如大飞机计划、嫦娥工程、核电发展计划、海洋工程等,这些都为中国镍基合金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传统工艺中加工镍基合金时直接加入纯镍和锰制备合金,这种生产工艺生产的合金,容易产生偏析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镍基合金生产中的镍锰中间合金生产工艺,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镍锰中间合金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备料:按重量比取镍:30%—60%,其余为锰;
b、装炉:先将部分镍装入坩埚底部之后装入炭,再将其余镍装坩埚内,将锰装入合金仓,在合金仓内还装入有少量的镍镁合金以及炭;
c、熔炼:抽真空至坩埚内气压小于等于5pa时开始升温熔炼,按 25kw以下2~5kw/5min的升温制度加热功率升至25kw,之后按 5kw/10min的升温制度加热功率升到30kw;当坩埚内物料全部融化至液面澄清后,精炼10min,静置5min,停电、关闭大阀充氩至坩埚内气压到0.07Mpa,将合金仓中锰加入坩埚内,将功率升至20kw,待坩埚内物料全部融化至液面澄清后精炼4min静置1min,断电、关阀加入镍镁合金,加入镍镁合金后升温,待液面化清温度合适立即浇注到模具中,冷却20min出炉。
出炉后的铸锭用空气锤锻打破碎为0mm—30mm的颗粒。
将颗粒按照颗粒大小进行分类处理,得到易于添加的成品颗粒。
该方法中采用的装炉量为15kg/炉,模具采用的规格为:Φ100 ×280mm。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制备镍锰中间合金的工艺简单,易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产品质量稳定,颗粒尺寸细小均匀。与传统的加工方法相比,本发明可使镍基合金组织性能均匀,减小后续加工难度。适用于各种耐蚀及高性能的镍基合金冶炼添加,且可以与其它元素组合使用,有望在镍基合金以外的各种合金中获得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通过该工艺生产的镍锰中间合金制备Ф8.0mmERNiCr-3合金的金相图;
图2为通过该工艺生产的镍锰中间合金制备Ф2.4mmERNiCr-3合金的的金相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钛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宝钛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10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