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泵机组停机保护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82714.0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3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梓冬;高翔;刘远辉;谢卓锐;穆凯彤;李锦浩;梁嘉升;孙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9/02 | 分类号: | F25B49/02;F25B30/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宋静娜;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组 停机 保护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泵机组停机保护控制方法,包括热泵模式、电加热模式和智能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能够通过室内环境温度和套管进水温度判断是否利于使用压缩机制热,如果不利于则使用电加热制热。本发明在保证用户用水温度稳定的前提下,还降低了压缩机故障率,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室内环境温度和套管进水温度的阈值都是可设的,因此极大的扩展了热泵机组的使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泵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泵机组停机保护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热泵可将低温热源的热量“泵送”(交换传递)到高温热源加以利用,所以热泵实质上是一种热量提升装置。热泵技术是利用低温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技术之一。近年来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水源热泵是以水为介质来提取能量实现制热和制冷的一个或一组系统。针对水源热泵机组,就是通过消耗少量高品位能量,将地表水中不可直接利用的低品位热量提取出来,变成可以直接利用的高品位能源的装置。水源热泵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形式,又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节能技术,其能量利用率要比空气源热泵高约40%。水的比热容较大,传热性能好,因此热泵机组中换热器的尺寸较小,而且不存在蒸发器表面结霜的问题。因此,在容易获得温度较稳定水源的地方,水是理想的冷热源。
热泵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等部件组成。工作过程如下:当热泵启动后,低温热源(一般是周围环境,例如空气)通过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同时,蒸发器内部的工质(在热泵装置中发生状态变化的工作物质,是热泵中进行能量转换与传递的物质)从低温热源吸收热量后转换为低温低压过热气体流向压缩机,经过压缩机绝热压缩后变为高温高压气体流向冷凝器,再经过冷凝器定压冷凝后变为高温高压的液体流向膨胀阀(此时放出工质的气化潜热等,与冷凝器中被水泵强制循环流进的水进行热交换,使水的温度升高后流出供使用),经过膨胀阀绝热节流后变回低温低压液体再次流入蒸发器,完成一个循环过程。
压缩机作为水源热泵的核心部件,它的安全可靠对系统的正常运行起决定作用。传统的热泵机组在极端恶劣环境下若不停机继续运行,不仅制热能力降低,而且热水温度达不到用户的需求,长时间运行还会造成机组故障甚至烧坏压缩机,但是若机组直接停机进行停机保护,又无法满足用户对热水需求。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解决方法是使用电加热进行辅助加热,通过环境温度来控制电加热的开启,但这种控制方式容易忽略进水温度对压机的影响,并不能有效的保护压缩机从而保证机组正常制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停机保护控制方法,包括热泵模式、电加热模式和智能模式,
所述热泵模式包括:
A1:开启压缩机并保持运行,当机组达到恒温停机条件时,关闭压缩机;当机组再次达到开机条件时,再次开启压缩机;
A2:当机组因故障停机时,自动开启电加热模式进行制热;当机组故障恢复后,重新判断当前运行模式;
所述电加热模式包括:
B1:开启电加热并保持运行,当机组达到恒温停机条件时,关闭电加热;当机组再次达到开机条件时,再次开启电加热;
B2:当电加热因故障停机时,自动开启热泵模式进行制热;当机组故障恢复后,重新判断当前运行模式;
所述智能模式包括:
C1:比较室内环境温度T1和电加热开启环境温度R12的大小,以及比较套管进水温度T2和电加热开启水温度R13的大小;
C2:当T1≤R12且T2≤R13时,机组采用电加热模式制热;另外,当机组处于电加热模式制热后,以及在恒温停机前,若T1>R12且T2≤R13或者T1≤R12且T2>R13,机组保持现在的制热模式制热,也就是以电加热模式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27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