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猕猴桃抗寒性鉴定与评价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985142.1 申请日: 2017-10-20
公开(公告)号: CN107941989A 公开(公告)日: 2018-04-20
发明(设计)人: 林苗苗;方金豹;齐秀娟;孙世航;孙雷明;钟云鹏;王然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33/00 分类号: G01N33/00;G06F17/18;G06Q10/06;G06Q50/02
代理公司: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0 代理人: 郑立
地址: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猕猴桃 抗寒性 鉴定 评价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抗寒性鉴定与评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不同种和品种猕猴桃抗寒性鉴定与评价的技术体系。

背景技术

猕猴桃以其独特的风味,富含维生素C、多种矿物营养和清肠健胃等功效而得到广泛青睐,成为重要的水果之一。我国是绝大多数猕猴桃属(Actinidia Lindl.)种质资源的发源地,我国猕猴桃的栽培面积居世界第一,栽培品种以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为主。然而,该品种的抗寒性较差,加之近几年极端低温天气时有发生,全国每年都有猕猴桃园遭遇冻害危害,轻者造成当年减产,重者导致绝收或死树毁园。因此对已有品种进行抗寒性评价,能够合理的建园减少经济损失,同时有助于抗性品种的筛选。

目前栽培品种的抗寒性品种的筛选仅仅是基于生产实践,在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猕猴桃,以及在相同地区同种猕猴桃在冬季不同时间阶段所能抵御的最低温度未知,而这些对于猕猴桃生产来说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关于猕猴桃抗寒性的研究没有统一的抗寒资源鉴定标准,通常的做法是采用一个指标进行衡量;而抗寒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采用一个指标进行衡量具有局限性。

因此,亟需建立一套适用于猕猴桃抗寒种质资源的筛选与鉴定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用单一指标评价猕猴桃抗寒性的方法,提供一种多指标评价猕猴桃抗寒性的方法,能够准确鉴定不同猕猴桃品种在冬季不同低温环境下的抗寒性,为猕猴桃新品种选育以及品种的适地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种猕猴桃抗寒性鉴定与评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样品处理:将猕猴桃枝条进行低温处理;

(2)分析低温处理后的相对电导率和生理生化指标,生化指标包括:半致死温度,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过氧化物酶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

(3)用隶属函数法对步骤(2)得到的相对电导率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综合抗寒性评价,得到样品的抗寒隶属函数值U(Xijk);

(4)用每个样品的相对电导率和生理生化指标隶属度的平均值作为各样品抗寒能力综合评判标准并进行比较,隶属度的平均值越大,样品的抗寒性越强。

进一步地,样品为进入冬季休眠后的一年猕猴桃枝条。

进一步地,步骤(1)低温处理的温度梯度为-5℃、-10℃、-15℃、-20℃、-25℃、-30℃。

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样品进行低温处理前,用保鲜膜裹好;每个温度处理时间为8h。

进一步地,步骤(2)中相对电导率和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的测定方法包括:将不同温度处理后的样品在室温下解冻,用去离子水冲洗枝条,避开芽眼剪成厚度为1mm-2mm的薄片,混合均匀,准确称取0.20g放入50ml刻度离心管中,加入10ml去离子水,放入摇床上,以200r/min的转速振摇浸提2h,每个处理重复3次,用电导仪测定其初电导率值R1,再将试管置于水浴锅中,沸水浴30min,之后放入摇床振摇30min,使试管内温度降至室温,再测定其终电导率值R2,计算相对电导率R1/R2;以相对电导率拟合Logistic回归方程y=K/(1+ae-bx),其中y为相对电导率,x为处理温度,k为当x趋于无穷大时的值,a、b为方程参数;若相关系数r接近1时,再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

进一步地,将步骤(2)中不同温度处理后的样品,进行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过氧化物酶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的方法包括:

避开芽眼剪碎,用液氮冻过之后,在磨样机磨成粉末,每个测定管称取0.20g粉末;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的含量;

采用羟胺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

采用紫外吸收法测定过氧化氢酶的含量;

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的含量;

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脯氨酸含量;

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含量;

采用BCA蛋白浓度检测法测定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每个处理重复3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51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