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印刷机供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86315.1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0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项建龙;卢伟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科雷智能印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31/12 | 分类号: | B41F31/12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黎双华;单燕君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机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刷机供墨机构,具体的,所述供墨机构包括供墨的供墨装置和引导油墨的传墨辊组;传墨辊组包括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配合设置,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相向绕轴转动,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的上半部转动方向均为由外向内转动;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之间形成进料通道,并于进料通道的上方具有进料口,下方具有出料口;供墨装置底部设有出墨口;出墨口位于进料口处并与进料口配合设置,供墨装置底部两侧与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均间隙配合。本发明由电机控制注射装置直接供墨,使得油墨在从供墨装置排出之后直接转移到印刷墨路里,使得油墨量的计算和供给更为准确,让真正的按需给墨成为了可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刷机供墨机构。
背景技术
在已知的传统印刷机中,其供墨机构用的是装配了机械式墨键的墨斗,这些墨斗被安装到印刷机的各个色组上,从而实现对印刷机的供墨。这类供墨机构的墨斗对墨键的控制方式既可以是电控的,也可以是手动的,具体的,电控方式是采用电机驱动控制,手动为采用螺杆螺丝等调节。
如附图1所示,传统供墨机构的墨斗对墨键2a的控制工作原理如下,通过转动墨斗螺钉1a来调节墨刀6a与墨斗辊3a的开口δ,墨斗辊3a在转动的过程中将油墨附着在自身表面形成一层墨层,传墨辊4a在墨斗辊3a与窜墨辊5a之间来回摆动,将油墨从墨斗辊3a传递到窜墨辊5a上,并由窜墨辊5a将油墨向下传递到整个印刷墨路中。在该供墨机构中,油墨的供给量主要由墨刀6a与墨斗辊3a之间的开口δ控制,开口δ越大,墨斗辊3a上附着的油墨越多,传墨辊4a能带到窜墨辊5a上的油墨就会增加,进入印刷墨路中的油墨就会随着增大;反之,开口δ变小,则进入印刷墨路中的油墨变小。
采用上述控制方式的供墨机构对印刷机进行供墨是目前传统的印刷机的主要供墨方式,虽然技术比较成熟,但是,这种供墨机构存在诸多弊端。由于墨键2a是机械产品,开口的实际调整尺寸范围很小(常用范围在0-0.2毫米),使得零位的校准、开合度的精准控制等难度较大,油墨难以精准供给;同一个墨斗上的各个墨键结构之间存在相互影响,难以定点控制;因为墨辊之间的接触时间和动作的控制精度难以把握,且受墨斗辊转速、传墨辊的摆动工作方式的局限,油墨不能直接且快速的进入印刷墨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印刷机供墨机构。该供墨机构能够对印刷机进行直接供墨且无滞留,通过定点传递的方法得以实现对印刷机的精准供墨。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印刷机供墨机构,所述供墨机构包括用于供墨的供墨装置和引导油墨的传墨辊组;
传墨辊组包括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配合设置,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相向绕轴转动,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的上半部转动方向均为由外向内转动,并在二者的相交处形成进料口;
供墨装置底部设有出墨口,出墨口位于进料口处并与进料口配合设置,供墨装置下部两侧与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均间隙配合。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在生产过程中,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之间形成进料通道,进料通道具有上方的进料口和下方的出料口。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供墨装置下部为斜切结构或宽度由底部出墨口处向上逐渐增大的楔形结构,供墨装置底部两侧与位于进料口处的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的辊均间隙配合。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供墨装置底部两侧与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之间的间隙均分别为0.03-0.5mm。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主传墨辊与辅传墨辊之间处于压力状态。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供墨装置底部设有数个等间距出墨口,出墨口沿供墨装置底部长向等间距均匀分布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出墨口的长宽比为20-5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科雷智能印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杭州科雷智能印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63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