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对轨道交通工具零部件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87067.2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2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韦彩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彩霞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28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轨道 交通工具 零部件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工具零部件检测系统,所述一种轨道交通零部件检测系统包括采集模块、处理模块、对比模块和预警模块;所述检测系统通过在车行驶过程中实时完成对信号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发现异常零部件,并通过无线网络将故障信息传输到预警模块;所述预警模块用于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维修人员对异常零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所述检测系统无需人工介入即可实现对故障的在线检测,提高了作业效率,保证轨道交通工具高效、安全地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对轨道交通工具零部件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工具作为铁路运输的核心部分,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车体零部件异常情况。零部件异常情况的出现将危及行车安全。因此,轨道交通工具故障检测的全面、准确、快速对铁路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目前,轨道交通工具的故障通常采用人工进行检测和地对车动态检测两种方式,采用此两种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1、轨道交通工具包括货车、客车、动车组、机车及其他类型列车大部分时间处于运动状态,只有进站后或完成运营公里数入库后才检修,这导致出现异常不能及时发现和检修,最终增大人工检测的难度和故障的漏检概率。即便轨道交通工具进站或入库,由于它的结构复杂,部件众多,检修人员很难记住各个零件的正常状态,而且零部件之间存在遮挡而存在视觉盲区,这既进一步增大列车异常的漏检概率,也进一步降低异常检测效率和准确度。
检修人员凭经验检测交通工具的情况,检测情况对检修人员的维修经验依赖大,检测结果和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责任心有很大关系,主观因素较强。
2、采用在地面上安装的动态检测系统对运行中的轨道交通工具进行检测,受安装现场环境条件限制,通常间隔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对运行中的列车无法实现故障实时检测,不利于行车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对轨道交通工具零部件检测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对轨道交通零部件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检测系统包括采集模块、处理模块、对比模块和预警模块;
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轨道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零部件发出的声信号;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对待测零部件发出的声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待测零部件的声音特征参数;
所述对比模块设有数据库,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已训练好的无故障零部件的标准声音特征参数,所述对比模块用于将待测零部件的声音特征参数与数据库中的待测零部件的标准声音特征参数进行比对,若发现待测零部件工作异常,则将工作异常这个诊断结果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预警模块;
所述预警模块用于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维修人员对异常零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轨道交通工具上安装的零部件检修系统,对轨道交通工具零部件进行实时检测,及时发现声音异常零部件,进而实现对车辆零部件故障的早期检测和判断,提高故障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实现了故障的实时检测,进而保证列车高效、安全地运行。本发明提供的轨道交通工具零部件检测系统,无需人工介入即可实现对故障的在线检测,可有效替代传统的人工检测作业,降低作业难度,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可广泛用于铁路动车组、客车、货车、机车、地铁等各种轨道交通工具的故障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框架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处理模块的框架结构图。
附图标记:
采集模块1;处理模块2;比对单元3;预警模块4;预处理单元21;声音段提取单元22;特征提取单元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彩霞,未经韦彩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70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