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87675.3 | 申请日: | 2017-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1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小强 |
主分类号: | A01N47/06 | 分类号: | A01N47/06;A01N25/14;A01P7/04;A01P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55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虫乙酯 水分散粒剂 分散粒剂 化学性能 环境安全 有机溶剂 运输成本 质量组成 崩解剂 分散剂 络合剂 湿润剂 乙酯水 粘结剂 石油资源 飘移 种螺 制备 粉尘 贮存 变质 分解 燃烧 节约 爆炸 加工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其质量组成为:螺虫乙酯5~80%,分散剂2~25%,崩解剂2~20%,湿润剂1~15%,络合剂0.1~5%,粘结剂0.1~10%,填料补足至100%。本发明的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易分解变质;既不需要用有机溶剂,又没有粉尘飘移,不会燃烧、不会爆炸,可以节约石油资源和减轻环境污染,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作业者和环境安全;可根据需要加工成高含量的制剂,节省包装、贮存、运输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剂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以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螺虫乙酯其通过与害虫体内鱼尼丁受体结合,打开钙离子通道,使储存在细胞内的钙离子持续释放到肌浆中,钙离子和肌浆中基质蛋白结合,引起肌肉持续收缩。昆虫体症状表现为抽搐、拒食,最终死亡。螺虫乙酯为低毒、广谱杀虫剂,对鳞翅目害虫均具有很好的活性,如二化螟、三化螟、甜菜夜蛾、稻纵卷叶螟等,有报道说螺虫乙酯可与国外同类专利产品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等产品媲美。
目前市场上螺虫乙酯的剂型只有240g/L悬浮剂,也就是说,在1吨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中,只有有效成份240公斤,其余760公斤为溶剂和助剂。由于这个原因,消耗了大量的农药助剂,造成了浪费。更由于悬浮剂是液体制剂,需要用玻璃瓶或氟化瓶等进行包装,浪费了包装材料,增加了大量的包装成本、贮存成本和运输成本,与当前国家倡导的资源节约型、持续发展型社会相去甚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螺虫乙酯悬浮剂需耗用大量农药助剂及溶剂,并浪费包装、贮存、运输资源的缺陷,开发出一种含有螺虫乙酯的环保型农药新剂型-水分散粒剂,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其质量组成为:螺虫乙酯5~80%,分散剂2~25%,崩解剂2~20%,湿润剂1~15%,络合剂0.1~5%,粘结剂0.1~10%,填料补足至100%。
在一种方案中,本水分散粒剂中螺虫乙酯的质量含量为10~80%。
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本水分散粒剂中螺虫乙酯的质量含量为50~80%。
在一种方案中,本水分散粒剂中的分散剂的质量含量为4~10%,崩解剂的质量含量为2~10%,湿润剂的质量含量为2~8%,络合剂的质量含量为1~5%,粘结剂的质量含量为1~5%。
本发明中的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磺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稀醚、烷基芳基甲醚树脂聚氧乙烯醚、α-甲基卞基聚氧乙烯醚、烷基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优选的分散剂选自亚甲基双萘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磺酸钠、椰油基磺酸钠或十六碳脂肪醇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最优选亚甲基双萘磺酸钠。
适用于本发明的崩解剂包括淀粉、无机盐、羧甲基淀粉钠、聚维酮等,优选的崩解剂选自羧甲基淀粉钠或聚维酮中的一种或几种,最优选羧甲基淀粉钠。
适用于本发明的络合物选自1,10-邻二氮菲、EDTA、DG-1、二巯基丙烷磺酸钠、巯基乙胺、巯基乙酸、硫脲、氟化氨、8-羟基喹啉、硫化钠、铜试剂、氰化物、柠檬酸、酒石酸、草酸、磺基水杨酸、三乙醇胺、EGTA、三乙撑四胺的一种或几种,最优选硫脲。络合物在本水分散粒剂中可以起到调节剂型和提升螺虫乙酯的作用,实验发现,如不采用络合剂会严重影响螺虫乙酯的防效。
适用于本发明的润湿剂有烷基硫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稀醚、烷基芳基甲醚树脂聚氧乙烯醚、α-甲基卞基聚氧乙烯醚、烷基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优选的湿润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钠或丁基萘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最优选为对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小强,未经李小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76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