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盐渍化的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87803.4 | 申请日: | 2017-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0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芮志行;林茂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芮志行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C09K17/52;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03 | 代理人: | 马骁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盐渍化 修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盐渍化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盐渍化和盐渍化土壤是人类面临的一个世界性的资源与生态难题。土壤盐渍化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适当的生产活动,造成耕地土壤或非耕地土壤的水及地质条件恶化,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水盐平衡状态,使原本非盐渍化的土壤积盐或碱化,而逐步演化成盐渍化土壤,又称为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如草原和耕地的过度开发利用,在设施不配套、管理不合理的情况下灌溉扩展、矿化水和碱化水灌溉、不合理的节水灌溉、大型水利工程的影响、耕作施肥不合理以及设施农业栽培的过度发展等,都是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目前,国内外的盐碱化治理和改良措施主要包括水利、化学和生物 3 种。水利改良包括灌溉洗盐、排水脱盐、节水控盐等方法。化学改良剂主要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改变土壤的团粒结构。生物方面包括植物改良和微生物改良。但是这些处理方法大多存在修复效果差、修复周期长的缺陷。
因此,发明一种修复效果好、修复周期短的新型土壤盐渍化的修复方法对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有积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常见的盐渍化土壤修复方法大多存在修复效果差、修复周期长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土壤盐渍化的修复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土壤盐渍化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为:
(1)称取蜂窝绵粉碎,得到粒径为2~4cm的蜂窝绵颗粒,称取等质量的柠檬、葡萄粉碎,得到混合粉碎物,将混合粉碎物和蜂窝绵颗粒混合后得到发酵底物;
(2)将上述发酵底物装入发酵罐中,再向发酵罐中加入丛枝菌根真菌菌悬液,密封发酵,发酵结束后,过滤去除滤液,得到滤渣,并将滤渣干燥,得到自制毛细集盐料,备用;
(3)称取玉米秸秆粉碎,得到秸秆碎块,将秸秆碎块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加热煮沸,煮沸后过滤分离得到滤饼,立即用液氮喷淋冷冻,得到冷冻滤饼;
(4)将上述冷冻滤饼放入炭化炉中,并向炭化炉中通入氮气直至置换出炉中所有空气,在氮气保护下保温炭化,出料得到多孔秸秆炭颗粒;
(5)首先将备用的自制毛细集盐料平铺在待修复的盐渍化土地上,再在自制毛细集盐料层上方铺设一层多孔秸秆炭颗粒;
(6)待上述铺设结束后,在铺设自制毛细集盐料和多孔秸秆炭颗粒的待修复盐渍化土地上种植滨藜,种植结束后向待修复的盐渍化土地中进行灌溉,灌溉结束后,自然暴晒10~20天后,回收滨藜、自制毛细集盐料和多孔秸秆炭颗粒并集中销毁即可完成对盐渍化土地的修复。
步骤(1)中所述的混合粉碎物和蜂窝绵颗粒按质量比为2:1。
步骤(2)中所述的丛枝菌根真菌菌悬液的加入量为发酵底物质量的8%,丛枝菌根真菌菌悬液的浓度为108cfu/mL,密封发酵的温度为20~30℃,密封发酵的时间为2~4天,干燥的温度为70~80℃,干燥的时间为2~3h。
步骤(3)中所述的粉碎时间为10~15min,秸秆碎块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10,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加热煮沸时间为1~2h,液氮喷淋冷冻时间为2~4min。
步骤(4)中所述的保温炭化的温度为400~500℃,保温炭化的时间为2~5h。
步骤(5)中所述的自制毛细集盐料的铺设厚度为3~5cm,多孔秸秆炭颗粒的铺设厚度为1~2cm。
步骤(6)中所述的滨藜的种植密度为2株/m2,滨藜的种植深度为10~15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芮志行,未经芮志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78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