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径筒形件的刚模-柔性模复合成形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91808.4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5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朋义;王忠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26/021 | 分类号: | B21D26/021;B21D26/031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径筒形件 柔性 复合 成形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变径筒形件的刚模-柔性模复合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柱塞(1)、压边圈(2)、组合凹模(4)和第二柱塞(5);
所述第一柱塞(1)具有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的内腔,第一柱塞(1)封闭端设置有介质孔(11),组合凹模(4)包括两个半凹模,两个半凹模合在一起形成与待成形零件外形相同的型腔(41),使用时,压边圈(2)位于组合凹模(4)的上方,压边圈(2)和组合凹模(4)之间设置有待成形板材(3),第一柱塞(1)的封闭端伸入组合凹模型腔(41),第二柱塞(5)通过第一柱塞(1)的敞开端伸入第一柱塞(1)的内腔,第一柱塞(1)内腔中填充有粘性介质(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径筒形件的刚模-柔性模复合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塞(1)封闭端设置有四个介质孔(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径筒形件的刚模-柔性模复合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孔(11)的直径为8mm~20mm。
4.基于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变径筒形件的刚模-柔性模复合成形装置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待成形零件的尺寸计算需用的板材尺寸,将待成形板材(3)置于压边圈(2)的下表面与组合凹模(4)的上表面之间,并施加压边力F1,且将待成形板材(33)夹紧;
步骤二,对第一柱塞(1)施加速率V1,待成形板材(3)被拉深变形为筒形件,直至底部与组合凹模型腔(41)底面接触;
步骤三,在第一柱塞(1)的内腔中填充粘性介质(6),并将第二柱塞(5)从第一柱塞(1)敞开端置入第一柱塞(1)内腔中,对第一柱塞(1)施加作用力F3,使其位置保持不变,第二柱塞(5)以速度V2向下运动,粘性介质(6)在第二柱塞(5)的作用下通过介质孔(11)流入组合凹模型腔(41),并作用于板材,板材在粘性介质(6)压力作用下逐渐变形,并最终贴靠组合凹模型腔(41);
步骤四,将第一柱塞(1)和第二柱塞(5)从组合凹模(4)中移出,打开组合凹模(4),将成形后的零件取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成形板材(3)的材质为不锈钢,牌号为1Cr18Ni9Ti或0Cr18Ni9,厚度为0.8mm-2.0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待成形零件为变径筒形零件,其最大直径为500mm-1500mm。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粘性介质(6)为分子量范围在500Kg/mol~750Kg/mol之间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其物态为半固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180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