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润滑耐磨滚动轴承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93124.8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4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唐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小超 |
主分类号: | F16C33/58 | 分类号: | F16C33/58;F16C33/62;F16C33/66;F16C33/78;F16C3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多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41 | 代理人: | 范向南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 耐磨 滚动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轴承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减少轴承端盖与轴承内圈的摩擦及热量传递的自润滑耐磨滚动轴承。
背景技术
轴承是在机械传动过程中起固定和减小载荷摩擦系数的部件。也可以说,当其它机件在轴上彼此产生相对运动时,用来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和保持轴中心位置固定的机件。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举足轻重的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用以降低设备在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载荷摩擦系数。
滚动轴承一般由轴承外圈、轴承内圈、滚动体、保持架及上下密封端盖组成。现有的滚动轴承的上下密封端盖通常设置在滚动轴承的上下两端,用以密封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的两个端面之间的空隙,通常上下密封端盖的外圈与轴承外圈过盈配合,上下密封端盖的内圈的密封唇边与轴承内圈接触或者存在一定的间隙,轴承内腔内的润滑脂进入轴承内圈与上下密封端盖的内圈之间,形成油膜,利用该油膜实现轴承内圈与上下密封端盖的内圈之间的密封与润滑,滚动轴承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使润滑脂变稀,流动性增强,变稀后的润滑脂会沿上下密封端盖与轴承内圈之间流出,导致润滑脂的泄露;另外,滚动轴承在使用过程中,外界的灰尘泥浆也会沿上下密封端盖与轴承内圈之间的间隙进入轴承内腔,无论是润滑脂的泄露还是灰尘进入轴承内腔,都会严重影响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另外,现有的滚动轴承的上下密封端盖的内圈与轴承内圈接触,在转动过程中,轴承内圈与密封端盖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传递给轴承内圈,导致轴承温度升高,同样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据统计,滚动轴承在正常使用时,其温度在不考虑环境温度的情况下仍能达到55~65℃,在夏季高温天气,轴承的温度通常能达到85℃以上。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润滑耐磨滚动轴承,它是在滚动轴承的轴承内圈的上下两端的外圆周上设置自润滑耐磨层,滚动轴承的上下端盖的内圈与设置自润滑耐磨层后的轴承内圈过盈配合连接,上下密封端盖的外圈与滚动轴承的轴承外圈固定或者卡装连接,自润滑耐磨层的设置,使上下密封端盖的内圈与自润滑耐磨层接触,从而有效的减少摩擦、降低热量的产生,同时过盈配合,能够有效的防止外界灰尘杂质进入轴承内腔,从而保证轴承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润滑耐磨滚动轴承,其中:包括轴承内圈、轴承外圈、滚动体、上密封端盖、下密封端盖及保持架,所述的轴承内圈、轴承外圈、滚动体、保持架、上密封端盖及下密封端盖组成滚动轴承结构,所述的轴承内圈的上下两端的外圆周或/和端面上设置有自润滑耐磨层,所述的上密封端盖的内圈与轴承内圈的上端的自润滑耐磨层的外圆周过盈配合,所述的上密封端盖的外圈与轴承外圈的上端固定连接或者卡装连接,所述的下密封端盖的内圈与轴承内圈的下端的自润滑耐磨层的外圆周过盈配合,所述的下密封端盖的外圈与轴承外圈的下端固定连接或者卡装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自润滑耐磨层由自润滑材料与耐磨材料按比例配置混合后涂覆固定在轴承内圈的上下两端的外圆周上;或者自润滑耐磨层由自润滑材料与耐磨材料按比例配置混合后制成带状型材,粘贴或卡装连接在轴承内圈的上下两端的外圆周或/和端面上。
进一步,所述的自润滑耐磨层的厚度为0.01~5mm。
进一步,所述的自润滑材料与耐磨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10~90%:10~90%。
进一步,所述的自润滑材料包括重量百分比为10~80%聚苯脂、余量为聚四氟乙烯、石墨、铅粉、铜粉及二硫化钼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所述的耐磨材料为不带有自锐性的耐磨材料,包括碳纤维、陶瓷粉及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所述的上密封端盖与下密封端盖结构相同,均包括骨架及固定在骨架上的密封圈,所述的骨架为环形结构,其外圈与轴承外圈固定连接或者卡装连接,所述的密封圈的位于骨架的内圈内的部分设置有上唇边及下唇边,所述的上唇边向上倾斜,下唇边向下倾斜,上唇边与下唇边之间存在夹角,上唇边及下唇边与自润滑耐磨层的外圆周过盈配合安装后,上唇边、下唇边及自润滑耐磨层之间形成润滑油空间,所述的下唇边上设置有透孔,透孔连通轴承内腔与润滑油空间。
进一步,所述的上唇边与下唇边的夹角大于等于60度小于等于180度。
进一步,所述的透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透孔沿内唇边的周向布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小超,未经唐小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31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