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马肝泰制剂在制备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相关疾病方面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93176.5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98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薛捷;班腾敏;刘飞;李辉;国静;张禄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5 | 分类号: | A61K36/85;A61P9/10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00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马 制剂 制备 治疗 缺血 灌注 损伤 相关 疾病 方面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金马肝泰制剂在制备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相关疾病方面药物中的应用,属于药物应用领域;所述金马肝泰制剂原料由马蹄金、铁包金、马鞭草、防已、败酱草、淫羊藿、黄芪、赤芍和丹参九味药制成,所述制剂为胶囊、片剂、颗粒剂、口服液等剂型。该药品应用于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相关疾病具有良好效果,尤其在治疗冠状动脉内溶栓、冠脉搭桥以及介入治疗所导致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疗效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在制备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相关疾病方面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休克治疗的进步以及动脉搭桥术、溶栓疗法、经皮腔内冠脉血管成形术、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心肺脑复苏,断肢再植和器官移植等方法的建立和推广应用,使许多组织器官缺血后重新得到血液再灌注。多数情况下,缺血后再灌注可使组织器官功能得到恢复,损伤的结构得到修复,患者病情好转康复;但有时缺血后再灌注.不仅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加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这种在缺血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凡是在组织器官缺血基础上的血液再灌注都可能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常见的有:
1.组织器官缺血后恢复血液供应如休克时微循环的疏通,冠状动脉痉挛的缓解等。
2.一些新的医疗技术的应用如动脉搭桥术、溶栓疗法、经皮腔内冠脉血管成形术等。
3.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
4.心脏骤停后心、肺、脑复苏。
5.其他断肢再植和器官移植等。
其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冠状动脉内溶栓、冠脉搭桥以及介入治疗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心肌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是对心脏的第二次损伤性打击,是由缺血再灌注过程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和细胞内興离子的超负荷所致。氧自由基有高度细胞毒性,可使酶失活和脂质过氧化而致细胞膜受损,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如再给高压氧,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再灌注性损伤。心肌缺血时,细胞内钙增加但流动少,再灌注时使肌质网获得摄取钙所需的ATP增加,钙流动增多致细胞内钙超负荷,细胞内过多钙与氧自由基一起,是造成再灌注心肌损伤如心肌顿抑、微血管顿抑的重要原因。此外,心肌缺血后无氧代谢产物乳酸等堆积,使血液pH下降,导致细胞内钾外移,致使细胞外钾增加,再灌注后上述物质突然冲洗和释放,从而引起心电不稳定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
自由基(free radical)是指在外层电子轨道上具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的总称,又称游离基,如氯自由基(Cl·)、羟自由基(OH·)、甲基自由基(CH3·)等。自由基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非脂性自由基和脂性自由基,前者主要指氧自由基。氧自由基是指由氧诱发的自由基,属于活性氧的一种,包括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
氧自由基的增多会对细胞造成严重的损伤作用,主要表现在:
1.对膜磷脂的损伤作用①破坏膜的组分,使膜磷脂减少,膜胆固醇和胆固醇/磷酸比值增加;②由于膜组分改变使膜的流动性降低;③使与膜结合的酶的巯基氧化,导致酶活性下降;④形成新的离子通道,当细胞膜两层磷脂中的磷脂过氧化氢沿膜长轴以相互吸引的方向作用时,同一层的磷脂过氧化氢聚集,并进一步形成跨膜过氧化物,从而形成新的离子通道。⑤使膜脂质和蛋白质之间、蛋白质和蛋白质之间交联或聚合,促进膜损伤;⑥促进脂质三联体(lipid triad)形成。膜脂质过氧化、磷脂酶活化及过量的有利脂肪酸和溶血磷脂的去污剂作用(即具有破坏膜结构和功能的作用)合称脂质三联体的作用。膜脂质过氧化能促进脂质三联体的形成,因为膜脂质过氧化能使细胞内Ca含量增加,促进磷脂酶活化。磷脂酶活化水解膜磷脂导致了溶血磷脂及游离脂肪酸的聚集,进而引起细胞膜的损伤。此外自由基还可减少ATP生成,导致线粒体的功能抑制,使细胞的能量代谢障碍加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31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