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用筒体式土壤取样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93501.8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1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海建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 |
代理公司: | 宁波象山甬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70 | 代理人: | 胡江 |
地址: | 3157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体式 土壤 取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质取样设备,具体是一种检测用筒体式土壤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的采集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研究农业生产、土壤污染治理、动植物研究等,故,土壤的采集工具也种类繁多,最常用的采样工具是取土钻。取土钻包括连为一体的管状钻头和钻杆以及与钻杆上端固定的手柄,采取土壤样品时,手握手柄用力旋转,将土壤卡在钻头的管内,然后用细棍将所需的土壤刮下,这种采集土壤的方法费时费力,严重影响土壤采集的工作效率。一般用这种土钻采集比较紧密的深层土壤时操作者需要用榔头敲打钻杆产生一个很大的向下的作用力,才能使土钻进入深层的土层,这种土钻一般对土钻钻杆的材质坚固性要求很高,直接敲打钻杆,钻杆容易变形。同样,随着采样深度的加大,取出采样器的难度也会加大,不仅耗费人力,而且易于导致取土器损坏等问题。另外,管状钻头内的土柱取出也非常困难,特别是需要保证土柱结构形状时更加容易在取出时造成破坏,取土这一环节效率低下。而利用取样筒取样可能会土质较硬而使得取样筒弯曲和折断,同时在上移时取样土壤因与底部土壤连接可能脱离取样筒而导致取样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用筒体式土壤取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测用筒体式土壤取样装置,包括横板和取样筒,,所述横板下端面四角处均设置有带刹万向滚轮,所述横板上端面两侧均设置有支撑侧板,支撑侧板顶端设置有顶板,顶板与横板之间设置有螺旋轴,所述取样筒位于横板下侧,取样筒顶端固定连接有吊杆,所述吊杆侧壁上设置有轴承,吊杆外侧壁与轴承内圈焊接连接,螺旋轴上设置有与之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的滑动套,滑动套侧壁通过固定杆与轴承外圈壁连接固定,所述吊杆侧壁上还设置有转动套管,转动套管外侧壁与顶板转动连接,吊杆外侧壁与转动套管内壁通过花键相连接,所述螺旋轴的上端通过传动机构与设置在顶板上的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螺旋轴顶端还设置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设置在转动套管外侧壁上的转动齿轮相啮合,所述取样筒侧壁内设置有与其同轴线的环形空腔,所述环形孔腔底部设置有环形压板,所述环形孔腔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倾斜通孔,所述倾斜通孔内设置有导杆,导杆的上端通过滑动机构与环形压板倾斜面相连接,所述环形压板下侧通过复位弹簧与环形空腔底壁相连接,所述取样筒顶部侧壁上还设置有与环形空腔连通的排气口,所述取样筒内侧还设置有与之密封转动连接的转动筒,所述转动筒顶壁和取样筒顶壁上均设置有透气孔,所述吊杆为空心设置,转动筒顶壁上设置有贯穿吊杆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顶端和吊杆顶端均设置有相对应的销孔,销孔内穿过有销轴,所述取样筒外侧壁设置有呈螺旋的螺旋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板与横板之间的螺旋轴为两个。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驱动电机主轴上的主动带轮和设置在螺旋轴顶端的从动带轮,从动带轮和主动带轮通过皮带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杆下端为尖头设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环形压板内侧面向下倾斜设置,且环形压板边缘与环形孔腔内壁密封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环形压板倾斜面上的滑槽和设置在滑槽内的滑块,所述滑块与导杆顶端相铰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螺旋轴和转动套管的设置使得取样筒旋转伸入地面土壤中,避免了土壤较硬使得取样筒的折断或弯曲而导致取样土壤结构变质影响检测结果,通过环形空腔、导杆和环形压板的设置使得导杆在加压作用下插入取样土壤的底部托起土壤,从而避免了取样筒上移时,取样土壤脱离取样筒导致取样失败,同时不破坏土壤结构,转动筒和透气孔的设置使得取样筒上移时,增加取样土壤上移的吸力,提高取样土壤的取出概率。本发明结构简单,取样效率较高,避免取样筒折弯和断裂,同时避免取样土壤上移时脱离取样筒,人工劳力较低,操作简便,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检测用筒体式土壤取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检测用筒体式土壤取样装置中取样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检测用筒体式土壤取样装置中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海建,未经杨海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35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绞线断丝检测装置
- 下一篇:基于生物法的废纸再生装置